病房长年火爆“一床难求”

发布日期:2011-02-23     点击数:

第一医院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患者急剧增多,优质医疗资源急需寻求新的拓展空间

【核心提示】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和医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随着患者增多,相对狭小的空间制约了第一医院的进一步发展。

业务指标翻番

5年接诊

1300余万患者

“十一五”期间,按照市卫生局医疗重组的部署,第一医院先后合并厦门市第二医院鼓浪屿院区和思明区医院,成立鼓浪屿分院与思明分院;接管鹭江、中华、厦港、滨海、莲前、嘉莲、鼓浪屿、开元8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承建福建(厦门)新加坡友好社区医疗中心;顺利托管翔安区同民医院、厦门市爱心护理院;2010年正式成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形成拥有4所分院、2家护理院、9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医疗集群,实际开放床位2500张。

随着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和技术水平不断进步,第一医院的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主要业务指标均实现翻番:门急诊量(不含托管)从2005年的150余万人次直线上升到2010年的360余万人次,同比增长137.9%;年均出院病人数由3.8万人次增至7万余人次,增 幅81.3%;实际开放床位数由1225张增加至2500张,2010年手术例数比2005年增长了136%。“十一五”期间,第一医院共接诊1300余万患者,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服务,为众多患者解除了病痛。

2009年底,一名胎龄才25周,体重只有700克的巴掌大小的女婴,早早地降临人世。由于发育不全,女婴患上了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即便没有先心等疾病,胎龄如此低的新生儿存活率也只有五六成。为了挽救女婴生命,第一医院紧急调集新生儿救护中心、心脏外科等多个学科会诊,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克服了婴儿体积小脏器难以辨认、缺氧、麻醉等重大难关,顺利为患儿做了心脏修补术。“巴掌女婴”的抢救成功得到了国内众多专家的肯定,也充分显示了第一医院的新生儿救护水平。

其实,近年来,像这样的疑难重症病例救治在第一医院几乎是“家常便饭”,凭借多学科整体协作的良好态势,第一医院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

学科建设蓬勃发展,百姓受益最多。

每天,慕名前往第一医院的患者络绎不绝。

学科建设飘红

彰显区域医疗中心实力

2006年以来,第一医院将学科建设作为保障医、教、研持续发展的基础,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和资源投入力度,完善管理考评与激励机制,使医院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多项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一五”期间,第一医院在原有的8个市级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基础上,新增省级医学中心2个、省级重点专科1个、市级医学中心2个、市级重点学科和规划重点学科9个,现已拥有近20个省市级医学中心及重点学科。2006年通过国家人事部审批,设立福建省地市级医院首家博士后工作站。2009年,经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成为闽西南首家(8个专业)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医疗机构。2010年,顺利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评审,成为福建省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获得国际标准ISO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认可的医疗机构。同年有17个学科成为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覆盖福建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所有学科。

过去5年,第一医院先后获批成为卫生部心血管介入诊疗培训基地、福建省超声医学培训基地、厦门市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救治基地;先后与上海胸科医院联合建立房颤诊疗基地,与复旦大学附属上海中山医院合作共建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基地。

近年来,第一医院各学科专业不断探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一些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吸引了大量外地患者慕名前来求医,为厦门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做出了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该院医学中心和重点学科的就诊患者中,外地患者占了近50%。

2006年,泉州70岁的张老伯因小便不适到第一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张老伯的前列腺里长了恶性肿瘤,值得庆幸的是肿瘤包膜还完好。会诊后,泌尿外科的专家们决定为张老伯实施前列腺癌根治术。这种手术在欧美发达国家开展得比较早,当时在国内只有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才有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的难点在于不仅要彻底切除癌变的前列腺,还要保持患者的排尿功能和性功能,所以说这既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又是一种重建性手术,难度和要求极高。经过充分的准备,主刀医生不但为张老伯完整切除了肿瘤,而且一次性完成膀胱口整形、膀胱和尿道吻合手术。术后张老伯的各种指标都恢复良好。据了解,第一医院是我省最早开展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医院。

人才队伍完善

中高级技术人才逾千人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原动力。“十一五”期间,第一医院通过实行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人才战略,使医院硕博士人数由180余人增加至400余人,增幅110%以上。

目前,第一医院已形成了以15位名医为楷模,一大批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学科带头人为领军,众多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为后备力量的人才队伍。现有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200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人,厦门市拔尖人才6人,厦门市医学学术与技术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40余人。其中70余位专家骨干在中华医学会及福建省、厦门市医学会担任重要学术职务。

发展空间受限

优质医疗资源亟待拓展

日均门急诊量8000人次,年均出院患者7万余人次——迅速增长的数字见证了第一医院“十一五”取得的成果,也预示了“十二五”面临的挑战。作为享誉闽西南的三甲龙头医院,第一医院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随之而来的是人流、车流的大量涌入,相对狭小的地理空间,为患者就医带来种种不便,第一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亟待拓展,寻求新的释放空间。

厦门市劳动模范杨少华对此深有体会。“我是第一医院的‘常客’,4次手术都在这里做的。第一医院技术高超,医德医风也好,医生不会乱开检查乱开药。这几年,医院又通过“全预约”等信息化建设改进流程,提高效率,大大方便了患者。可是,也正因为第一医院是百姓信得过的大医院,患者逐年增多,停车难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前不久我一位朋友一大早开车去第一医院看病,转来转去都找不到停车的地方,最后只能违规停车,眼看着被交警处罚。希望第一医院的停车场早日建成,进一步方便患者。”

而作为“老病号”,杨少华对第一医院病房的“火爆”程度也颇为了解。“虽然院方也在不断想办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加盖大楼,翻修旧病房,病房床位有所增加,但仍满足不了患者需求,不得不在走廊里加床。现在都在提‘岛内外一体化’,像第一医院这样的公立医院,如果能适当拓展规模,到岛外或厦门岛东部地区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将惠及更多群众。”

上一条:第一医院:坚持公立医院不功利

下一条:胎盘穿透子宫种长到膀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