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丁玉兰主任结合临床经验创新发明的“神器”得到了企业的青睐

发布日期:2021-09-30     点击数:

5月19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一周内的第二场专利成果转化签约仪式,第一医院护理教研室丁玉兰主任创新发明的两项专利,“一种便于放置的胃管”和“一种吸引管保护套”被企业选中,即将转化成市场产品运用于临床。

丁主任善于寻找临床工作中医患面对的问题,结合自身多年来的临床护理经验,尝试改进创新,帮助患者减少痛苦、提高医疗质量的同时,护理人员也通过改造和发明让自己拥有更多“趁手兵器”。

便于放置的胃管

目前,临床常用的测试胃管是否插入胃内的方法主要有:是否能够抽取出胃液;听诊有无气过水声和查看清水气泡的溢出,但这几种方法受护士个人主观判断因素较大,都无法更精确的测试胃管的插入位置。

“能否设计一款

多功能又便于放置的胃管?”

面对上述问题

丁主任开始思考并着手调研。

“如果加入一根导丝呢?”

基于这个想法,丁主任设计的这款由胃管主体、导丝和导丝前端连接的PH试纸组成的新型胃管应运而生。

新胃管的优势:

植入导丝可以避免胃管太软,盘绕在病人的口腔、咽喉部,方便护士将胃管插入到病人的胃内;

通过导丝前端的PH试纸,护士能比较便捷地判别胃管的位置,如果胃管下入到病人的胃内,试纸呈现酸性,如果误入到病人的呼吸道,则导丝前端的试纸呈现碱性;

通过前端的PH试纸颜色与标准色板对比,可以测定病人胃液的PH值,为医师诊疗提供依据。

吸引管保护套

另一项获得企业青睐的技术专利,则是被广泛应用于患者吸痰的吸引管保护套。

为患者吸痰的过程中,以往医护人员通常使用纱布或其他材料包裹、保护吸引管头。使用时需要每次拆卸、包裹等步骤,操作繁琐导致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大;因保护材料密封不到位、使用间隙的吸引管放置不当等因素,吸引管容易滑落造成污染,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看到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身边的护士姐妹,丁主任开始探索,发明了相关工具,进而建立了配套方法,为吸引管定制了“制式防护服”。

通过设计用于保护吸引管头的保护套及固定件,有效防止滑脱,兼具密封性好、使用方便、成本小等特点,且为一次性使用物品,避免感染,有效解决了现有吸引管使用中不易密封、拆装不便和易被污染等问题,使得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忙而不乱。

四川新兴州海康复科技有限公司慧眼识珠,从全国的临床发明专利中挑选了这两项科技成果。与第一医院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后,两件“神器”将正式投产。

多举措促成果转化实现创新赋能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表示,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是医院发展的重点。我们提倡并鼓励医护人员以创新手段解决临床问题,同时与成果转化公司展开密切合作,推动医院创新发展道路。企业和医院的合作,帮助临床发明转化为产品,实现产业化,对推动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未来,医院还将进一步探索完善制度建设、奖励形式,继续保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创新转化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

截止目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申报专利178项

并且还有一批创新产品等待专利孵化

将在健康中国的医疗科技领域持续发力

上一条:喜讯

下一条:对动脉采血针进行创新设计 厦门护士文环的发明将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