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免疫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发布日期:2022-12-01     点击数:

厦门市免疫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学科建设成效卓著,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科影响力排行中,连续9年进入全国百强,近五年影响力全省第一;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风湿免疫专业国家临床药物研究基地;是风湿免疫专业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厦门大学内科学风湿免疫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本中心拥有独立的专科实验室,为厦门市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具备流式细胞平台、分子生物实验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以及组织病理等平台,仪器设备总值1053万余元。本中心具有优秀高效的研究团队并取得卓著的学术成绩,团队成员共41人,高级职称29人,硕博以上学历33人,近年来承担37项国家级课题以及省市级课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

本中心立足于临床问题,围绕免疫性疾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基础研究进展,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及转化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由风湿免疫科主任石桂秀教授担任,副主任是刘源教授


主任:石桂秀教授

副主任:刘源教授

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

免疫性疾病是是一组常见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免疫失衡相关疾病如慢性感染、肿瘤,普遍具有病程迁延、致残率高、易累及重要脏器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由于该组疾病异质性高、发病机制不明,现有治疗手段存在疗效不确定和较严重的药物毒副作用;加之该组疾病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发展快,非专科医生和患者对该组疾病的认识不足,存在临床异质性高、诊断滞后、缺乏有效治疗手段、患者依从性差等突出问题,使其诊治仍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立我省免疫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能有效推动免疫性疾病临床研究的进展、搭建基础向临床转化的桥梁、促进免疫病知识的普及,对提高该组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均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及社会价值。

目前中心重点研究方向为:

1. 全面研究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潜在发病机制,阐明异质性

全面分析免疫性疾病患者 临床特征、免疫学特征、治疗应答、预后等方面特点,进一步分细分疾病亚群。阐明疾病亚群中独特的基因特征及免疫学特征,探寻区分亚组的特异生物标志物,根据发病机制特征、预后特征等特点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2. 提供可用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促进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大规模验证本中心已发现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常见免疫性疾病及严重并发症可能的诊断方式,通过临床队列进行验证,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

   3. 探索新的免疫性疾病治疗靶点,促进免疫性疾病基础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

将结合基础研究中发现的免疫调控的新机制,如关键代谢途径、肠道菌群,于免疫性疾病临床样本中进一步验证,探索其转化潜能。对目前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难点领域如狼疮脑病、肺间质疾病、系统性硬化,探寻参与发病的关键靶点。

   4. 免疫治疗新方法研究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或者肿瘤的发生。中心借助团队在免疫学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针对目前肿瘤免疫逃逸、病毒感染等缺乏有效措施的临床问题,开发免疫治疗新技术。

学术委员会:

   本实验室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学术委员会,由本领域的国家级专家及本单位的专家组成,负责研究方向的制定、指导和成果的评定,也为临床研究提供咨询,为未来的研究提出详细的建议。

研究团队

本中心团队成员共41人,高级职称29人,硕博以上学历33人。

中心负责人:石桂秀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厦门市首批双百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会审(终审)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石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不断进取,不断提高风湿病的专业知识,对风湿免疫科多发病和常见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具备处理专科疑难复杂病例的能力。近年来带领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实现了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专科学术影响力逐渐攀升,是福建省排名最高的风湿免疫专科。石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关于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获批海峡重点联合项目,该课题是厦门市医疗行业的第一个海峡重点项目。2019年课题组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研究获批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研究骨干:

刘源

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市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二届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八年制,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多篇,对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一定研究。主持并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分别于美国德州大学、美国梅奥诊所进修。

宣景秀

博士,副主任技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专业方向是细胞因子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00912月至20155月就职于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School医学院自身免疫实验室和肾器官移植免疫实验室,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和科研教学工作,发表SCI论文7篇。回国后,一直从事干燥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李燕

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多篇,对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一定研究。主持并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

何燕

博士,主管技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助教。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筛选感染性疾病的人源化中和抗体,并研究其抗病毒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陈世菊

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届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八年制,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项目多项。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及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

钱红燕

博士,主管技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关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性别差异现象,致力于研究雌激素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分子和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张昕玮

博士,副研究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NKT细胞发育分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2019年就职于厦门大学风湿免疫科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燥综合征腺体损伤的机制。


上一条:厦门市中医药疗效证据研究重点实验室

下一条:厦门市抗肿瘤药物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