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泌尿、尿控及小儿泌尿专业组

发布日期:2022-07-27     点击数:

一、骶神经调控治疗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

2018年泌尿中心陈跃东教授团队率先完成了省内首例“骶神经调控术”治疗顽固性下尿路功能障碍性疾病。骶神经调控治疗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排尿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俗称膀胱起搏器置入术,类似于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置入体内长期使用的电调节治疗,通过弱电脉冲影响骶神经,调控膀胱、尿道括约肌和盆底神经反射。骶神经调控疗法可以有效地控制下尿路功能障碍的症状,尿频病人排尿次数减少,排尿疼痛缓解,尿失禁的次数减少或者消失,导尿的次数减少或者不需要再导尿。这些症状的改善,能使患者恢复日常活动,也避免接受膀胱扩大或尿流改道等创伤很大的手术。并且骶神经调控治疗是可逆的,治疗可以在任何时候终止。

陈跃东教授团队率先完成了省内首例“骶神经调控术”

二、改良体位与入路的女性尿道修复重建术

由于女性尿道较短,又有尿道扩约肌等结构,手术稍有不慎,易引起尿失禁及尿瘘等并发症,所以女性尿道修复手术较为困难,2009年12月始泌尿外科陈跃东主任团队采用经背侧入路阴道黏膜背侧移植尿道成形术,获得较好疗效。该手术方式打破传统背侧途径易损伤括约肌纹路的联合体及影响阴蒂的血管神经束的观念。利用背侧阴蒂体丰富的血运为移植物成活提供强大的支持,同时避免由于在腹侧手术可能引起尿道阴道瘘、尿道憩室以及因术后局部疤痕为以后可能行抗尿失禁手术造成困难,该背侧入路的术式为国内首次报道,发表在在2016年第8期《实用妇产科杂志》。对于女性圆周型、马蹄型尿道憩室手术易出现憩室复发、尿失禁、尿瘘等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在国内率先将常规手术的膀胱截石位改用折刀位,使手术视野得到更好的显露,利于术中解剖和分离;同时采用Martius脂肪瓣填塞可大大降低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成果也发表在2019年第12期《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陈跃东主任在女性尿道修复重建术中及其国内首创的背侧入路尿道重建术示意图

三、“异体脱细胞真皮”治疗复杂性尿道生殖瘘

2022年,泌尿外科小儿女性泌尿组率先在省内开展首例使用“异体脱细胞真皮”(ADMA)治疗复杂性泌尿道生殖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自从1995年ADMA问世以来,已经在烧伤 、口腔 、耳鼻喉 、整形领域均有研究应用,相对而言在泌尿外科的使用却比较局限。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同种异体能够成功地重建尿道。复杂性泌尿道生殖瘘应用常规修补方法手术不易成功,泌尿外科团队采用ADMA治疗复杂性泌尿道生殖瘘,均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用ADMA经阴道修补放射性膀胱阴道瘘,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

陈跃东主任采用“异体脱细胞真皮”治疗复杂性尿道生殖瘘

四、TVT-O和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治疗尿失禁与盆底脏器脱垂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国内外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普通女性已婚人群中,尿失禁发生率为20%-40%,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30%。人口资料显示11%的女性在一生中会因为盆腔脏器脱垂或尿失禁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最常见类型为尿道高活动性,此类SUI手术效果良好。包括有腹腔镜下的Burch手术、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后者又分为TVT-O和TVT两种术式。20世纪90年代TVT-O问世,该方法通过尿道中段下方放置无张力吊带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此术式对传统的抗尿失禁手术进行了革新性改进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我科自从2008年开展该术式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以来,手术例数逾300余例,经过随访统计观察,长期疗效佳,均未出现严重的短期和长期的并发症。

因自体组织修复性手术后POP的复发率较高,尤其是前盆腔脱垂为主者,因此移植替代材料开始应用于盆底重建手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陈跃东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治疗盆底脏器脱垂。

1.此类网片材料包括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网片以及可吸收的生物补片,补片尤其是聚丙烯网片植入体内后与组织紧密融合,加固了盆底的支持力度,因此可明显降低手术后的复发率。

2.经阴道植入网片的盆底重建手术,相较于传统应用自体组织筋膜的盆底重建手术来讲,其主要优势是能够最大限度地简化手术操作,同时能够纠正中央缺陷和侧方缺陷,实现手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给临床工作带来诸多便利。

3.该手术途径选择经阴道切口,符合现代微创理念以及低疼痛的外科准则,体现以人为本,强调了症状的改善,有较高的主客观治愈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我科临床的盆腔脏器脱垂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上一条:泌尿肿瘤专业组

下一条:男科专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