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第一瞬间】写奇迹

发布日期:2022-08-19 点击数:

全省首例正式获批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植入患者康复出院。

2007年,神经外科成功开展国内首例脑积水后巨颅畸形颅腔重建手术,填补我国颅面外科领域的一项空白。

2019年完成闽西南首例机器人手术。

在国内首次发现波氏假性霉样真菌,相关研究于1991年荣获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972年,外科烧伤抢救小组首次采用异种皮覆盖创面的方法成功抢救一位特重烧伤患者,该技术获省政府科技成果奖。图为救治一年后患者情况。

自2018年起,第一医院连续5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全国百强榜,2022年排名创历史新高,位列85名。

图为2022年授牌仪式。 (资料图)

今年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5周年。85载春华秋实,无论身处哪个时代,用最好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始终是一代代“一院人”矢志不渝的追求。长期以来,第一医院在我市卫生系统发挥着领头羊作用,与时俱进,追求卓越。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至今,该院已率先开展40项新技术,一个个“第一”填补省市乃至全国空白,创造无数生命奇迹。未来,第一医院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在打造高峰学科征程中阔步前行,为闽西南乃至全省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诊疗服务。

文/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雯 罗超

图/厦大附一 提供

全省领先

救治严重大面积烧伤患者

急危重症救治往往考验着一家医院的综合实力。面对挑战,“一院人”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帮助众多急危重症患者化险为夷。

1972年7月12日,32岁的苏女士不慎跌入还有火星的炉渣中,约5分钟后被救出,被紧急送入第一医院抢救。患者全身烧伤面积达86%,其中三度烧伤占64%,由于全身沾满泥灰,送医过程中又没有任何保护,盛夏时节,创面存在严重污染,给抢救带来很大困难。伤后20天内,患者先后出现3次败血症,一度高烧至40℃,多次濒临死亡。这场救治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需要翻越“休克期”“感染期”“创面修复期”等几座大山,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第一医院集全院之力组成烧伤救治小组,突破多道技术瓶颈,助患者屡屡脱险。以植皮为例,深度烧伤的创面发生感染是造成败血症的根源。切痂植皮,保护创面,才能与败血症争夺主导权。在植皮过程中,由于皮源紧张,医务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解决皮源难题,甚至还用到了鸡皮——用鸡皮覆盖去痂创面,5天后取下,用自体皮点状植皮,取得较好效果。

当年,第一医院成功救治该患者,达到全省烧伤救治领先水平。1978年福建省第一次科技大会召开,第一医院三个项目获福建省政府科技成果奖,其中一项就是大面积烧伤救治。

国内首例

探索求真发现致病真菌

治学严谨、求真务实是一代代“一院人”坚守的品格。1988年的一天,皮肤科张益珠主任接诊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脚踝受伤后局部皮肤出现病变,被当作湿疹治疗,历经8年迁延不愈。张益珠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后敏锐地意识到,这不是湿疹,很可能是某种真菌感染。究竟是什么真菌呢?张益珠没有轻易放过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疑问,而是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未知领域展开探索研究。

张益珠学术视野比较开阔。受老师和前辈们的熏陶,她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秉持严谨、审慎态度,有疑必查。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为患者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开始进行镜检、培养及菌种鉴定等一系列深入细致的研究。当时第一医院还没有配备电子显微镜,面对重重困难,张益珠没有退缩,她想方设法向兄弟单位寻求帮助,稳扎稳打,步步推进。经过艰难的探索研究,她最后得出结论:患者感染的是波氏假性霉样真菌。

结果出来后,她又联系了国家级真菌鉴定医学中心,对结果进一步鉴定,并获得最终确认。据介绍,这是我国首次发现波氏假性霉样真菌。明确诊断后,张益珠对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抗战”8年未愈的顽疾,终于治好了。1991年,张益珠相关研究课题获评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填补空白

全颅再造拯救“大头娃娃”

只要患者有需求,“一院人”总是不畏艰辛,开拓创新,在勇攀医学高峰的征途中不断创造生命奇迹。

2007年4月,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王占祥接诊了一位特殊的患者——9岁的“大头娃娃”京京因先天脑积水未及时治疗,头部严重变形,上大下小,天灵盖中间凹陷,有正常小孩的头两倍大。手术治疗涉及多个学科,不仅要解决积水出路问题,还要考虑颅骨、大脑、皮肤的重建,并兼顾美观。为了保障手术安全,王占祥联系西安交通大学,进行颅骨重建电脑模拟手术,同时,厦门大学计算机团队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精确计算,并设计虚拟手术方案。连续几个月,第一医院多学科团队不断完善手术方案及应急预案。那段时间,王占祥一闭上眼睛就在脑海中预演每一刀如何切割、拼接,反复推敲。

2007年7月15日,手术正式开始。王占祥带领近30人的团队连续奋战12个小时,成功实施我国首例颅腔重建全颅再造手术。1个月后,京京顺利出院,他的头终于恢复到和普通孩子一样大小。

该手术填补了我国颅面外科技术空白,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当年,王占祥捧回我国医师行业最高荣誉——中国医师奖。此后,从神经外科主任、副院长再到院长,王占祥一路走来,带领团队拿下多个“第一”,填补了区域技术空白。

引领趋势

率先在闽西南开展机器人手术

如果说开放手术是1.0时代,传统腔镜手术是2.0时代,那么机器人手术则将外科带入崭新的3.0时代。

2019年,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引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6月12日,随着胸外科姜杰教授团队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一名肺癌患者切除肿瘤,闽西南第1例机器人手术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顺利完成。

和传统腔镜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在部分复杂高难度手术中有着明显优势:首先,手术图像放大10倍-15倍,医生看得更清楚;其次,与传统腔镜二维平面图像不同,机器人手术中呈现的是三维立体图像,更接近真实解剖结构;系统自带滤过功能,能滤除医生手抖动等细微误差;机械臂灵活度高,人手一般4个维度,机械臂多达7个维度,能胜任各种复杂操作。这就使得机器人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安全性高,患者术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微,术后感染和并发症显著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短、身体恢复快。

机器人手术学习曲线比较长,对外科医生来说,从“真刀真枪”上手术台,变为像驾驶汽车那样通过操作杆来远程操控机械臂手术,这是一个跨越。截至目前,第一医院已有9个科室陆续开展机器人手术,共实施机器人手术1384例。其中,泌尿外科成熟运用机器人手术治疗前列腺癌、肾癌、肾盂癌等764位患者,是全省开展机器人手术最多的泌尿外科。

勇攀高峰

植入正式获批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

今年4月26日,第一医院心外科、麻醉手术科、超声影像科等多学科密切协作,为一名心衰患者胸腔里植入“人工心脏”,让原本连下床都困难的他重焕生命活力。这是福建省首例正式获批临床应用可长期使用的“人工心脏”植入病例。

该患者3年前一场感冒后出现胸闷气喘,后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长期接受药物治疗。今年初,他病情加重,稍一活动便喘成一团,连走路都成了奢望。经检查,他患上了严重的心衰,仅靠药物无法延缓病情进展,需要做活体心脏移植手术或人工心脏植入术。由于缺少合适的心脏供体,最终,心外科主任单忠贵团队决定为其植入人工心脏。人工心脏由纯钛制作,其核心部件是一个如水管三通接头的金属泵。工作时,它如同螺旋桨高速旋转,通过管道将左心室的血液抽进泵里,再将血液甩出去,被甩出的血液通过另一根管道进入主动脉,进而供给全身用血。

我国有大量心衰患者,终末期患者往往需要心脏移植。受供体数量、配型及手术难度高等因素制约,我国每年仅开展活体心脏移植手术600多例,许多患者等不到手术那一天。人工心脏的出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亮点】

新冠病毒研究

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

8月1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占祥教授和许华曦教授团队在Springer Nature出版社旗下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38.104)上发表一篇与新冠病毒相关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阐明了阿尔茨海默病和衰老最重要的遗传风险因子APOE调控SARS-CoV-2进入细胞的机制,同时首次从分子机理层面解析了为何占人群近20%的APOE ε4人群具有较高SARS-CoV-2的感染几率,为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近年来,第一医院积极推进科研平台与临床研究平台建设,提高科研创新实力,国科金立项数量创下厦门卫生系统年度国科金立项最高纪录,连续位居全市卫生系统之冠。同时,医院注重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交叉融合,不断提升转化医学水平,在前沿科研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一系列成果。

8个学科

入围医院科技量值

全国百强

8月4日,代表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在北京发布。第一医院8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学科进榜数位居厦门第一。

据统计,近5年该院共有15个学科在百强榜中亮过相。同时,在2022年首度公布的中国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百强榜中,该院10个学科进入百强,科技创新能力长期处于省内领先梯队。

【佳绩】

●在素有“国考”之称的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从2018年开始,第一医院就强势挺进全国百强,作为尖子生领跑,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且排名逐年攀升,从第90名、57名到2022年的第56名。

●自2018年起,连续5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全国百强榜,且排名逐年上升,稳居全市第一,2022年排名创历史新高,位列第85名,比首次上榜前移了11位次。

【数字】

●3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儿科重症、临床护理、肿瘤病学

●2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几乎占全市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4个)半壁江山

●3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

●3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脑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妇科生殖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2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糖尿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神经系统肿瘤诊断与精准治疗重点实验室

●2个学系:厦大医学院神经科学系、血液病学系

Copyright © 202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17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