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首届心脏康复技能赛项决赛在厦举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举办并荣获佳绩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举办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首届心脏康复技能赛项决赛。(医院供图)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致辞。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为患者提供个体化康复方案。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肖凌云 罗超
2022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首届心脏康复技能赛项决赛近日在厦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选手在赛场上激烈角逐,展现心脏康复专业技能。本次大赛由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中国科协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培训中心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参与承办。
承办如此高规格的专业赛事,彰显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综合实力。作为闽西南最大的三甲综合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拥有85年历史积淀,在历年“国考”(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稳居全国百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紧跟学科发展潮流,在厦门率先成立心脏康复中心,并获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至今已完成1500余人次心脏康复,帮助患者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举办高规格赛事 提高心脏康复技能
我国心脏康复起步较晚,近十年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全国仅6家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2022年增至306家。现代心脏康复融合了心血管医学、运动医学、康复学、营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和预防医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贯穿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全过程,对疾病发展有一定的控制和逆转作用。心脏康复的目的是使患者躯体、心理等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降低再次发病率和早死风险。有数据显示,心脏康复能使急性心梗患者1年内猝死风险降低45%,能使老年住院冠心病患者5年病死率减少21%-34%。
本次大赛的宗旨是提高心脏康复技能,通过多学科整合和规范化流程,推动心血管疾病预防-诊疗-康复一体化医疗服务管理模式的建立,培养更多国际化的高技术技能的心脏康复复合型人才。经过3个月的筛选,全国共15个优秀个人、9个优秀团体进入决赛。决赛引入国际化标准,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比赛、培训、论坛三位一体,多位心血管医学大咖进行了专题讲座。
大会名誉主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表示,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头号杀手,聚焦金砖国家心血管健康需求,举办心脏康复技能大赛,有助于加强金砖国家心血管医学交流合作,对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保障国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 促进功能恢复
在本次决赛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竞赛舞台上展现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心内科万晓群主任医师获评优秀指导教师(专家)。
李卫华书记介绍,心脏康复是慢病管理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心血管医学界重治疗,而对预防和康复关注不够。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本地区率先“补短板”,于2017年成立心脏康复中心,2020年获评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中心配备专业设备,并组建多学科康复团队,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康复处方。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心脏康复流程,康复团队可直接入病房开展康复,促进心脏功能的恢复,并指导出院患者在家进行康复训练,为回归社会做好准备。
目前,该院心脏康复中心拥有功能区域面积约200平方米,包括六分钟步行试验评估场地、心肺运动评估室、心脏康复训练场地、体外反搏治疗室及健康教育室。中心配备了成套的心脏康复评测、训练治疗、监护急救等医疗设备,包括:立式功率车、座椅式踏车、上肢功率车、运动平板、sana主机、心脏康复监护系统、CS-200 ergo-spiro 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体外反搏治疗仪、心脏电除颤仪等。运动心电遥测监护系统可以实现运动康复中的心电、血压实时监测,通过精确测定患者运动中的实时心肺功能情况,评估患者的运动风险并进行运动危险分层,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指导患者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运动训练,确保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唐蓉介绍,该中心组建了多学科康复团队,包括心血管内科、康复治疗科、心理科、营养科、呼吸科、护理部等。并建立了完善的心脏康复流程,主要包括Ⅰ期康复和Ⅱ期康复。Ⅰ期康复指从入院到出院的疾病急性期,这个阶段以恢复体力为主,患者入院后要接受术前宣教、术前康复评定、术前康复训练,康复团队直接入病房以标准化流程开展康复,患者出院前也要接受康复评定、出院指导,以及出院后的随访。Ⅱ期康复是指出院后到回归社会前的一个恢复期,主要场所是在家或者医院,这一时期是回归社会前的准备,预防再发病;可以通过心肺运动试验和动态心排量试验进行心功能全面评估,同时评估患者的心理、营养、用药、疼痛、呼吸、吸烟、睡眠,再制定个体化康复处方。此前,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与部分社区合作开展低危及部分中危患者II期心脏康复,受到群众欢迎。
截至目前,该院心脏康复中心已完成1500余人次心脏康复,包括多例重症心衰患者、多支严重病变患者的心脏康复,明显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活动能力,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再住院率。
唐蓉透露,本月心内科将搬迁到新址,届时科室床位将从93张扩增到144张,心脏康复区域也将进一步扩大。“到时候,我们将继续加强心脏康复师、物理治疗师、营养师的培养,将院内康复做实、做强,让更多患者受益。”
【链接】
专业科学康复
提高生活质量
很多心梗病人手术后主张静养,不敢运动,生怕一跑一跳时支架掉了。“其实,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万晓群主任医师说,现在心血管医学界提倡早期康复,病人还在重症监护室时,就可以开始进行床边康复。“科学合理的康复是安全有效的,能促进功能恢复,减少用药,帮助患者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状态。”
刘先生40岁出头就患上急性心梗,被送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手术。医生在他堵塞的血管处放入支架,撑开血管,打通生命通道。经过专业评估,医生为刘先生量身定制心脏康复方案。术后24小时,刘先生开始接受床边Ⅰ期康复,躺在床上,借助小踏车,在血氧心电监护状态下进行上下肢的康复训练。术后第3天,刘先生下床活动,第5天就恢复正常活动,日常生活几乎不受影响。出院后,刘先生定期到医院接受Ⅱ期康复,肺活量提升,高血压得到控制;疫情期间则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居家康复。目前,他各方面功能恢复良好,长期偏高的血脂也降下来了。
Copyright © 202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17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