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策略——调节性滑膜成纤维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

发布日期:2023-01-29     点击数:


20221212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石桂秀教授团队与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刚教授团队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中科院1区,影响因子17.521)上新发表题为“Regulatory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Cell Membrane Coated Nanoparticles: A Novel Targeted Therapy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的研究论文,阐述了体外诱导滑膜成纤维细胞免疫抑制表型结合细胞膜包裹纳米颗粒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开拓了一种潜在靶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策略。该文章第一作者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刘源副主任医师、钱红燕主管技师以及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饶佩诗与博士研究生石业思,石桂秀教授与刘刚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关节持续的滑膜炎症为特征,可导致关节破坏,甚至累及心,肺及肾等主要脏器。尽管近年来多种靶向治疗性药物,如抗,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但仍有部分病人对现有治疗无应答,成为难治型RA。因此,进一步阐明RA发病机制、寻找新的靶向治疗手段,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滑膜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 FLS)是RA炎症关节中的主要效应细胞之一,其与T细胞相互作用是参与RA发病的主要机制。成纤维细胞是一种高度可塑性细胞,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可呈现出不同表型。RAFLS主要表现为促进炎症、侵袭性表型,可促进T细胞活化和Th17细胞分化。然而在其他微环境如肿瘤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表现出抑制T细胞活化的调节性表型。因此利用成纤维细胞表型的可塑特性,靶向FLS可作为一种RA治疗的新型手段。

本研究使用IFN-及雷帕霉素体外诱导FLS的免疫调节特征(表现为高表达PD- L1Galectin-9等共抑制分子),并基于调节性FLSFLSreg)的特性,设计了一种新的RA仿生治疗策略即将IFN-和雷帕霉素诱导的FLSreg衍生细胞膜包裹在纳米颗粒上,称为FIRN。在RA小鼠模型中,FIRN显示出良好功效、稳定性和炎性关节靶向能力。上述发现阐明了在炎症微环境中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调节机制,并为基于调节性成纤维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案设计提供了参考。

 

课题组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为福建省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风湿病诊治的专科之一;目前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强的风湿免疫专科;是风湿免疫专业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厦门大学内科学风湿免疫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是闽西南乃至福建省风湿免疫病疑难重症诊治中心。风湿免疫科实验室为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具备风湿免疫专科检验室,并具有流式细胞平台、分子生物实验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以及组织病理等平台。实验室成员近5年来承担国家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4项,省市级等项目9项。实验室立足于临床问题,针对风湿免疫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通过基础实验以及临床试验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疗靶点。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刘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副教授,硕导,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风湿免疫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项目。长期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发病机制研究,在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于Ann Rheum DisJournal of autoimmunity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 20余篇。

钱红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管技师,厦门大学助理教授,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主持国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以及多项省市级项目。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长期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标志物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以第一作者于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dActa Pharm Sin B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

饶佩诗:厦门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源副教授

石业思:厦门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刘刚教授

 

通讯作者:

刘刚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及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分子影像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介入医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组副组长,中国生物物理学会材料生物学与智能诊疗技术分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分子影像学及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指导研究生在PNASNat CommunSci AdvJACSAdv Mater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H因子60),参编英文专著15部。获得国家专利授权13项,其中3项进行了企业技术转移及临床转化并获国家或省级科技奖5项。

 

石桂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厦门市首批双百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会审(终审)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级课题8项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于Ann Rheum DisJournal of autoimmunitySeminars in Arthritis and Rheumatism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002/advs.202204998

 

上一条:我院介入诊疗科副主任温晓斐博士团队在光学分子成像协同介入引导原位膀胱癌微创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下一条:基于成纤维激活蛋白的PET/CT分子影像为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精准诊疗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