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质服务 创新诊疗模式

发布日期:2022-08-15 点击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办院初心精益求精,近日荣获“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金奖

担当责任使命

续写新时代荣光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5周年特别报道

第一医院高效、专业的卒中救治体系惠及众多患者,降低了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楚燕

通讯员 陈雯 罗超

在日前举行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喜获“完善与拓展日间医疗服务”全国总决赛金奖。适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建院85周年,喜获全国金奖,是该院建院以来秉持“以患者为中心”办院初心,不断创新诊疗模式、改善医疗服务的一个缩影。

无论是条件简陋的艰苦岁月,还是软硬件一流的辉煌今朝,第一医院始终孜孜以求,精益求精,在传承中创新,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患者享有更加安全、精准、高效的优质医疗。在厦门及周边地市群众心目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值得信赖的健康守护神。在这里就医,患者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上介绍该院日间手术成果和经验,获高度评价。

创新服务

患者就医更便捷更安全

作为区域医疗龙头,第一医院以精湛医术、暖心服务获得百姓信赖,接诊量一直稳居首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该院年门诊量已有20多万人次,八十年代增至30万人次左右,九十年代近50万人次。在早年相对艰苦简陋的环境下,第一医院就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1963年,第一医院试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强化年轻医师培训锻炼,年轻医师一日多次深入病房了解患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每晚睡觉前都认真巡视病房,一旦发现病情变化,迅速妥善处理,保障病人安全。一位女患者术后肠粘连住院,晚上8点多突然四肢冰冷、口唇手指发绀、血压测不到、上下肢和腹部出现红斑。像这种情况,容易被诊断为肠梗阻引起的中毒性休克,好在实行住院医师24小时负责制,负责医师对她的身体情况很熟悉,分析是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引起的过敏反应,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后,患者顺利脱险。

1978年,第一医院提出“四优先”原则,即危重病人优先、老幼患者优先、赶车船远道而来的患者优先、需急救军人优先,确保急危重症等重点人群及时得到诊治。

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医院承担着全市90%以上的急症抢救工作,各主要临床科室(内、外、妇产、小儿、皮肤)都实行24小时急症应诊制,急症患者来者不拒,第一时间诊断处理。病理科遇到需做快速诊断的情况,班外时间甚至周末也加班加点。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挂号室工作人员帮忙取药。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医技科室经常为路途遥远的病人邮寄报告单。

进入21世纪,第一医院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吸引了更多厦门周边地区的群众前来就医,医院就诊量更是迎来爆发式增长,每天八九千人涌入门急诊,如今日均门急诊量更是增至上万人次。为了缩短患者排队等候时间,改善人流、车流拥堵现象,2006年,第一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预约服务,并于2010年在全国公立医院中率先实现“全预约”就诊,患者可以通过多渠道预约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及辅助检查,避免了盲目排长龙等待。近年来,随着自助服务的普及,患者在第一医院就诊,非医等待时间进一步缩短,从进医院到离开医院,除了看病、检查环节,预约、挂号、结算、电子发票等其他就诊程序都可以在自助机上完成。通过绑定手机,相关信息还可以直接发送至手机。

2016年4月,第一医院正式启动互联网医院试运行,这是福建省首家互联网医院,2019年获得福建省卫健委颁发的首批互联网医院牌照。互联网医院让“足不出户看病”成为现实。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拥有预约挂号、网络门诊、代领代寄、医技预约、核酸检测、电子票据、药品查询、在线建档、报告单推送、门禁授权、排队叫号、器官捐献、护工预约等70多个功能。其中,网络门诊医生全部来自第一医院,目前稳定在线的医生约680名,主任医生占62%、副主任医生占20%,保障了线上诊疗的高品质。

▲第一医院在“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中喜获金奖。

细化分科

专科专病建设提升医疗水平

一家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取决于各个学科的发展水平。第一医院的学科发展经历了粗放式到精细化的转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医院科室内外科并无细分学科,为大内科、大外科。1953年,进行院际科室调整后,外科率先进行学科细分,分为普外、骨外、烧伤、泌尿等,1958年又分出心脏外科、麻醉科等,1959年分出肿瘤科。专科化发展促进了医疗技术的进步,上世纪五十年代,肺癌切除、食管癌切除、胃癌切除、二尖瓣剥离、颅骨凹陷骨折、脊椎肿瘤刮除等手术陆续在第一医院开展。

1963年10月,医院开始实行分科值班,急诊病人能够按病种请相应的专科医师看诊,急诊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一医院专科化发展迎来质的飞跃,开始正式设立专科门诊:内科设心血管、消化、神经、内分泌、血液等专科门诊;外科设胸外、骨科、脑科、肿瘤、泌尿、烧伤等专科门诊;小儿科有心血管、肾脏等专科门诊。同时,皮肤科开始收治住院病人。

目前,第一医院拥有儿科重症、临床护理、肿瘤学共3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数量稳居全市第一;拥有2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几乎占了全市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4个)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医院还不断细化专科,发展亚专科,以儿科为例,就拥有12个亚专科:新生儿、呼吸、重症、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风湿免疫、遗传代谢、心血管、儿童保健、消化专业。

随着分科日益细化,疾病的诊治更加专业、精准,一大批专科专病技术让患者受益。以卒中救治为例,全世界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可能罹患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死于卒中,每6秒钟就有1人因卒中而永久致残。2001年,第一医院建立福建省第一个卒中单元,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和急诊脑外伤绿色通道,先治疗再缴费,并在福建医疗界首家实现7×24开放磁共振室;2011年脑科中心成为首批“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是厦门市唯一的脑卒中专病防治中心;2017年牵头联合厦门市120急救中心和岛内外十余家医院,构建厦门市脑卒中救治网络体系,依托该网络发布了全国第6张、福建第1张卒中急救地图(溶栓地图);2019年卒中地图更新至2.0版本,初步实现急救现场、救护车、急救员与各卒中中心专家实时互联,院内卒中专科医师对急救现场或转运途中的患者进行远程评估会诊,中心与中心资料共享;2021年,“基于5G技术的全覆盖卒中救治体系建设和示范应用”入选国家卫健委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作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第一医院高效、专业的卒中救治体系惠及众多患者,降低了卒中死亡率和致残率。

推行MDT

“一站式”诊疗

精准又高效

专科化发展让医生得以专注于某一领域不断精进医术,但是有些疾病的诊治,尤其是疑难重症的治疗,又往往需要多个学科密切合作,才能给患者最全面的诊治。

第一医院的多学科协作有着悠久的历史。1964年,内科便开始试行门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以进一步提高门诊诊疗水平。老一辈医务工作者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品格熏陶着一代又一代“一院人”。历经数十年的传承积淀,第一医院不断完善多学科联合诊疗(MDT)模式,对多个病种实行精细化一体化管理。

早在2013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中心就在本地区率先开展多学科会诊,2016年3月成立肺癌和胃肠道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2017年9月成立肺小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提升肺癌早诊早治率。据悉,肺小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启用以来,已有上千名患者受益,判定需手术的患者,手术后病理结果肺癌阳性率达90%以上。

2018年,国家卫健委批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福建省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指定推荐医院。

2019年10月1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癌多学科诊疗团队成立,以患者为中心,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多学科联合协作,为肝癌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个体化诊疗方案。2021年1月19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垂体腺瘤多学科诊疗中心。

2021年3月23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淋巴瘤多学科诊疗中心正式成立,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推动淋巴瘤多学科规范化诊疗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规范、更精准的诊疗服务。

互联网医院让“足不出户看病”成为现实。

日间手术

从入院到出院

24小时搞掂

外科手术治疗历来是第一医院的传统优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脐膨出修补术,到七十年代的全肺叶切除术、九十年代的心房粘液瘤摘除,再到现在的机器人手术、人工心脏手术,能开展的高难度手术越来越多,手术创伤越来越小。做手术,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许多闽西南患者的首选。随着住院患者增多,“一床难求”加剧了患者看病难。

第一医院将开展日间手术作为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重要抓手,2014年正式开展日间手术服务;2019年6月成立日间手术中心,推行“集中式手术、集中式管理”的日间手术管理新模式;2021年3月启用日间手术中心病房,面向全院提供一体化日间手术管理平台,日间手术中心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

目前,第一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已开展105种术式,覆盖上百个常见的病种,Ⅲ/Ⅳ级手术占日间手术的比重不断上升。得益于日间手术,患者就医舒适度显著提升,从入院到出院24小时内走完流程,住院总费用较同类择期手术平均减少约25%,实现了省钱、省时、省心、省力。去年,该院日间手术模式作为改善医疗服务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获国家卫健委表扬,一举揽获“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医院”“改善医疗服务先进科室”“改善医疗服务突出个人”三项国字招牌。

在近日举办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总决赛中,第一医院经过激烈角逐,一举斩获“完善与拓展日间医疗服务”金奖,又一次在全国舞台上展示了该院改善医疗服务的先进做法和优秀成果。

Copyright © 202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401704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