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万家团圆的喜庆日子。然而,为了确保更多的人能过上平安健康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
据了解,今年春节期间,作为门急诊量居省内前列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春节期间仍然承当着闽西南的救治阵地。春节期间院本部门急诊接诊近2.2万人次,其中急诊8200余人次。每天接诊人数达3000多人次,其中心脑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成为假期的主要“杀手”。
“一些门诊停诊,急诊病人数量猛增,是平日的两倍以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满冬副主任医师表示,节假日往往是急诊部工作高峰期。
门急诊量全省位居前列
“时时刻刻保障患者安全我们责无旁贷”
尽管是春节,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环境丝毫感觉不到 “年味儿”。“过年我连续值了4天夜班,大年初二、初三、初四和初五。越放假越忙,我们都习惯了,吃个除夕饭不到10分钟。”儿科重症护士郭素梅告诉记者。
“抢救患者时哪里还顾得上别的。值上半夜的班,按要求上到凌晨1点,实际上常常因为抢救病人上到凌晨4点。”郭素梅告诉记者,春节到医院的,很多是急病危重症,如果能忍,谁也不愿意春节来看病。
作为省内门急诊量位居列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时时刻刻保障患者是医院肩负的责任。
“2015年我院门急诊近572万人次,2其中门诊量492余万人,急诊量近80万人次。其中院本部门诊量273余万人次,急诊量44余万人次。“2015年我院全面启动分级诊疗以来,院本部门诊量下降,社区门诊量上升,尤其是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糖尿病科本地门诊量大幅下降了,但在省内仍位居前列。
"患者把信任给予了我院,我们也不负其生命相托,无论是正常上班时间,还是节假日,我们都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救治患者的任务。”这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人的心声。
科室十几箱泡面
一个春节过后只剩下两箱
因为春节期间大部分餐馆停业,春节期间当人们在尽情享用美食的时候,医院值班人员却为吃饭问题而烦恼。
初四晚上,在儿科重症抢救病人,到了晚上9点还没空吃饭。普通病房的一个患儿家属就把家里带来的多余的饭给护士吃。
而泡面和罐装八宝粥成了急诊部值班人员的“美食”,年轻的护士们在群里晒出他们的泡面加根香肠都能都让同事羡慕。
“科室里的十几箱泡面吃的只剩下两箱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部护士长潘晓文表示。
怀孕6个多月护士助班
家属陪同值班
“初一到初六,急诊病人中单呼吸疾病的就有26个,肺栓塞,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呼吸内科王实副护士长表示。
怀孕六个多月的呼吸内科护士林艺如本来是备班,然而由于假日工作量大,单一级护理的患者就有20个,其中病房12个,重症8个,因此她前来助班,即帮助夜班的护士上班到晚上10点半。“工作需求下我也明白,既然是备班,只要有特殊情况自然随叫随到。”林艺如认为前来助班也是理所当然。
林艺如老公不放心就陪同过来。“娶个护士当老婆就有这个预期。”林艺如笑言。
春节值班
生病都不轻言下火线
呼吸内科的康燕惠,初四半夜开始,家里1岁3个月的孩子感冒发烧到39度多,自己又患上肠炎,又痛又拉,然而一早就又赶紧赶到医院上班,“自己抓点药吃,一大早过来上班就忙开了,走不开,”然而半天下来,病情越发严重,不到10分钟就痛一次,要跑趟厕所,人全身没力,感觉快虚脱了。“直到快虚脱时才打电话给我”。快到中午时王实副护士长才接到康燕惠的电话,迅速赶到医院。“就想着能忍则忍,等值完班后再去看病。”康燕惠表示。对此,王实副护士长非常心疼,“熬到受不了时才同我说。”
急诊部的陈幼妹年前就查出了乳腺包块,医生建议需要尽快手术,然而,春节期间患者多,全科人员全部上阵。她实在不忍心因为自己去手术,让同事们工作压力增加,于是选择坚持工作。“包块逐渐增长,直到节后,才进行手术。”护士长潘晓文提起这件事就充满愧疚。
“保障一方市民平安,这是医务人员的职责。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刻,都有医务人员坚守岗位,奋战在医疗第一线,尽心尽责,保证了市民在任何时候都能获得医疗服务,呵护患者生命健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姜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