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日记:"上网眼镜"防辐射不靠谱 女白领患上宫颈癌

发布日期:2012-07-24     点击数:

最近,号称可以防辐射的“上网眼镜”在网络上热销。一些厦门市民,尤其是暑期长时间在家上网的学生族,也纷纷掏钱购买。不过,眼科专家提醒市民,所谓的“上网眼镜”能防辐射有些夸大,另外,已戴近视眼镜的人没必要再买所谓的“上网眼镜”。

眼科中心的医生提醒市民,有些特殊的镜片是有防辐射功能,但不能完全阻止辐射。因此,市民们不要被各种商业噱头给蒙蔽了双眼。保护眼睛最重要的还是要科学用眼,保持用眼环境的洁净。

同时,医生也提醒暑假在家里当“网虫”的学生们,要注意用眼时间不要过长,每隔50分钟左右应休息10分钟,电脑和人的距离应保持在50到60厘米之间,放置的高度最好以屏幕上端位于水平视线向下30度为宜,屏幕向上略倾斜10度。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眼角膜的暴露面积,减轻干眼症,另一方面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度,减少颈椎病的发生。

7月16日 星期一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天生大嘴巴口水流不停

小东(化名)出生才5个多月,一家人也跟着揪心了5个多月。原来,一出生他的左侧口角就裂着个大口子,约有2厘米长。

因为这个裂口,小东不仅面容外观受到影响,他的嘴巴也无法闭合,口水整天流个不停,吃进嘴里的东西也时不时地“溜”出来。当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就裂得更大了,左边大半个脸像硬生生地被人从中间切开似的。

据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关丽梅主任医师介绍,小东患上的是“巨口症”,患这种病是由于在胚胎时期上颌突与下颌突未能完全融合所导致的。此病多数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内分泌障碍、化学污染、精神刺激等引起的。

日前医院为小东实施了面部的修复手术,术后小东张口、闭口终于能收放自如了,流个不停的口水也一同消失了。同时医生还指出,因为小东治疗比较及时,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手术的疤痕也会渐渐淡化,基本不影响外观。

7月17日 星期二 174医院 为除青春痘半月不洗脸

小林今年刚结束高考,为了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迈进大学的门槛,高考结束后她就开始了“灭痘大战”。

在一个同学的推荐下,小林去看了一个“老医生”。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后,“老医生”给她开了一大堆药,还告诉她一个“偏方”——— 一个月不要洗脸。说是洗脸不仅会把肌肤原有的保护屏障洗薄,而且频繁地摩擦还会增加感染的几率。

小林听了后也没多想就照着做了,从7月初开始到现在半个月都没出家门,也没洗脸,觉得脸脏了,就拿纸巾轻轻地擦一擦。然而半个月过去了,她脸上的痘痘不但没有消退,而且整张脸还变得很黑,惊恐之余急忙到174医院就诊。

医院皮肤科的医生了解情况后解释说,人的皮肤中确实含有一层酸性的保护膜,会保护皮肤抑制细菌感染,频繁地用洗面奶等产品也确实会把它洗薄。但早晚一次的洗脸还是必要的,否则各种灰尘、微生物在脸上堆积对皮肤更不好,“长期不洗脸”这个“偏方”很不靠谱。

接下来,医生会给小林实施治疗,但她脸上的很多痘印,一时半会儿还是没办法消除。

7月18日 星期三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上网眼镜”防辐射不靠谱

暑期不少学生们躲在家里当“网虫”,刷微博、玩游戏,一种特殊眼镜——— “上网眼镜”最近也跟着在网络上销售得很火爆。

销售“上网眼镜”的商家把这种眼镜描绘得“神通广大”:抗疲劳指数强、镜片含有抗辐射物质、吸收低频辐射微波、预防眼睛发热、头痛、干涩……并且还特别标明,特别适用于电脑工作者、长期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人士。

中学生小蔡前两天也网购了这样一副“上网眼镜”,到货之后,他还拿着眼镜向家人炫耀称:这种眼镜能防疲劳、防辐射,还能去红血丝。而得知小蔡购买这副眼镜才花了50元后,他的母亲立马起了疑心,急忙到眼科中心咨询医生。

据医生介绍,在医院验光配镜,是没有“上网眼镜”这一说的。很多“电脑族”认为眼睛干涩、酸痛甚至有充血的症状是因为电脑辐射的缘故,这种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眼睛真正需要的是防紫外线、保护晶状体,而防紫外线,需要的是戴防紫外线的眼镜,而不是所谓的防辐射镜片。因此,这种“上网眼镜”并不靠谱。

7月19日 星期四 厦门新开元医院 24岁女白领患上宫颈癌

小周今年24岁,已婚未育,因为工作压力大,平时经常熬夜加班。前些日子公司组织体检,她原本以为走走过场就完了,没想到竟然被查出宫颈癌。这让她很郁闷,因为自己身体状况一直都不错,而且也没有任何症状,怎么就患上癌症了?

据新开元妇产中心张香珍主任介绍,早期宫颈癌确实少见症状,也无明显体征,有时出现白带增多、腰腹酸痛等症状,与慢性宫颈炎无明显区别,很容易让女性忽视。因此,有规律的健康体检很重要。

张香珍指出,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HPV病毒的感染、早婚、早育、过早发生性行为和同时拥有多个性伴侣都有关系。宫颈癌发展到中后期会出现阴道流血、白带增多有异味等症状。

张香珍提醒,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都应针对女性生殖器官进行专项体检一次。

7月20日 星期五 厦门市中医院 贴完“初伏”穴位起水泡

因为去年贴三伏灸治鼻炎效果不错,本月18日,王女士又到中医院贴了“初伏”。结果晚上回到家,她身上敷贴的穴位处就起了鸽子蛋大的水泡。皮肤的灼热感让她整晚都难以入睡,第二天一早她急忙到医院就诊。护士帮她在贴药部位消毒、收敛水泡,最后用湿润烧伤膏减轻了她的疼痛。

中医院针灸科医生指出,三伏灸也称“发泡灸”,有80%以上的患者会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贴药部位出现小水泡等,而大多数人在三天之内就消退了,只有少部分人对皮肤的灼热、瘙痒忍受不了,返回医院就诊。

医生提醒市民,敷贴后,一般两至三天的小水泡、灼烫,可以用绿药膏或湿润烧伤膏涂抹,但要注意洗澡时不要摩擦,也不要用刺激性的沐浴露擦洗,用清水洗就可以了。如果像王女士这样出现局部皮肤严重红肿、起大水泡、疼痛等症状,就应及时到门诊由医生处理。

上一条:75岁心衰患者出现心脏恶液质综合征 我院心外科成功挽救其生命

下一条:网帖称用止汗产品易患乳腺癌 医生建议市民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