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 “榜样”力量 凝聚奋进动力

发布日期:2021-07-01     点击数:

 心中有信仰  脚下有力量 


近年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大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投身到健康卫生事业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充分展示了广大党员冲锋在前、担当作为的时代追求,不断推动卫生事业发展,为健康中国、健康福建贡献力量 。


今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身边优秀的共产党员,感受榜样力量。




全省、全市优秀共产党员:王占祥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王占祥当初踏入军医大学时许下的誓言,也是这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一生的追求。



作为党员干部,他讲政治、践忠诚,危难关头冲锋在前,任厦门市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院长,第一时间挺进战疫最前线,带领全院上下打了一场漂亮的防疫阻击战,实现确诊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守住了一方平安,厦门定点救治医院临时党委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


作为医院管理者,他谋发展、抓落实,推动学科发展,改善就诊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综合医院1306家)同时参加的“国考”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排名全国综合性医院第57名,以全市第一的高分成绩再次进入A+序列,位列2%-3%国家前头方阵,继续领跑。


同年,医院再次跻身顶级医院百强榜,成为厦门唯一上榜的医院,这也是医院连续四年进入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在 “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榜单中,第一医院综合排名福建省第2、厦门市第1,9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其中3个学科排名福建省第一,学科进榜数位居福建省前三甲、厦门市第一。


作为医学专家,他善作为、勇担当,深耕专业领域,引入新技术、新理念,填补多项空白,挽救无数生命。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脑积水后巨颅畸形颅腔重建手术,填补了我国颅面外科领域的一项空白。他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钻研医术,继“大头娃娃”之后,他又率领团队开展了狭颅症额眶前移等多项新技术。从医30多年,他带领团队完成了2000余例疑难、重大手术,抢救了众多患者,挽救了无数生命。


无论是担任学科带头人,还是身为三甲医院院长,他都当先锋、作示范,躬身入局,迎难而上,用行动践行初心,有热血书写忠诚,展现了“领头羊”的智慧与担当。



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离退休临床党支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离退休临床党支部成立31年来,老党员老专家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积极奉献余热,为特区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厦门发挥了突出的专业优势。




支部现有党员55人,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55岁。其中,离休干部9人、“512”退休干部1 人,高级职称35人,享受“国务院特贴”13人,“全国五一奖章”1人,市级以上劳模10人,“中国医师奖”5人。是一支由党性强、素质高、医术精湛、服务意识强的特殊党员组成。


他们初心终不改,为霞尚满天。离退休干部多为老专家,退休后仍奋战在医疗第一线,坚持出诊、巡房、质控、手术,为患者解除病痛,搞好传帮带。


张奕璋老主任不仅主动分享了骨科中医治疗经验,还把毕生精研10贴骨科中医配方奉献给医院。


市劳模白莲枝,10来年坚持每周参与门诊志愿服务、每次值班3个多小时“一站到底”。每年捐款资助厦门医学院的贫困学生,还把这些年积攒的1万元,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上交了党组织。


当新冠疫情突如其来时,原感染科主任刘家俊,再度披甲上阵,担任厦门市疫情救治核心专家组成员,加入疫情防控战线。


在离退休党支部倡议引导下,老党员们积极踊跃抗疫捐款,离休干部周立才、“512”退休干部腊佩华各捐款20000元,医院共收到老同志192人共120100元抗疫捐款。


他们退休不退责 聚力献余热。成立了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每年服务患者及家属15多万人次。他们说,“能继续为患者服务,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们积极参加结对子帮扶村义诊活动,到社区、福利院等提供健康咨询服务。


该支部先后荣获福建省首批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多次被厦门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评为“先进离退休党支部”、“优秀老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医院创建并获得福建省“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厦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做出了贡献。离退休临床党支部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得到省级媒体点赞推广,作为省级首批“示范党支部”先进支部代表,被福建省委老干部局在全省推广示范。



上一条:直击第二轮检测 | 迎着晨曦再出发,我们“检”守与共,筑牢健康防线!

下一条:我院张晓东主任当选厦门市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