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手臂”在椎间盘里手术——第一医院微创手术又有新进展

发布日期:2006-12-22     点击数:

67岁的蒲阿婆这两天乐开了花,这才术后第二天就盘算着游玩计划,病房内到处充盈着她的欢声笑语,连医生都说,这么开心的病人真不多见。原来,第一医院巧行微创手术,根治了阿婆多年的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刚睡醒,阿婆就“俏皮”地伸胳膊抬腿展现起年轻风采来。

蒲阿婆的腰腿疼是多年的老毛病啦,但生性活泼的她喜欢到处游览,所以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往往是犯病后躺几天“休养生息”了事。直到三年前,阿婆才有了“切肤之痛”。据她回忆,2004年上半年起她就一度痛得无法站立,疼痛还使她常常夜不能寐。当时到我市某医院就诊,确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须行手术治疗。但阿婆惧怕疼痛,又打听得知开展此术的部位神经纠结,一不留神就可误伤造成终身瘫痪,这对喜欢串门的阿婆而言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于是三年过去了,每次发病阿婆就选择了“忍”,并辅助以针灸、牵引等保守治疗,病也就这么拖了下来。到了今年的9月29日,阿婆又一次发病了。开始阿婆又是“忍”字当头,心想躺几天就过去了,国庆还要回老家南充去走走亲戚呢。但这次似乎没那么如意,10月2日,连续三天都在病榻上辗转反侧的阿婆被家人送进了急诊,当时医生看到阿婆面容枯槁、指甲发青,都建议阿婆手术根治。但一犹豫,阿婆又选择了回家观察。就这样,又拖了一个月,实在“忍”不下去的阿婆,这才在朋友的介绍下,由120担架送到第一医院骨科就诊。

第一医院骨科的李大刚副主任医师接待了她,检查发现,阿婆腰椎间盘突出且伴有腰椎管狭窄,左腿的伸拇肌已经瘫痪。李主任介绍,椎间盘包括椎核、纤维环及终板。正常人的椎核本应包裹在椎间盘内,腰椎间盘突患者却因纤维环破裂,椎核侵入椎管压迫神经,从而引起疼痛。不仅如此,阿婆还因骨性椎管狭窄,引起间性跛行。但症状如此严重才来手术,李主任也不禁对阿婆的“忍”功表示不可思议。听到阿婆不肯手术的初衷,李主任连说,阿婆真是太幸运了,因为第一医院近日斥重金引进了后路椎间透镜下x-tube管道系统,配合以往的后路椎间盘镜,就可通过微创手术行以往开放手术才能做到的椎核摘除及脊柱固定术。

11月7日,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李大刚医生主刀为阿婆实施了微创根治腰椎间盘突出术。手术只开了两指宽的刀口(大约3厘米左右),在椎间盘镜的指引下,先把骨刺及侵入纤维环和椎管的椎核摘除,紧接着通过伸入切口内的管道系统,把从髂骨取出的骨头植入椎间隙并放置了椎间融合器,实施了以往开放性手术才能做的椎间盘植骨融合,手术创伤小,出血不到300毫升,术后完全不用止痛药物,十天左右就可以出院。手术第二天阿婆就可自主抬腿成90度直角,而入院前,阿婆在旁人帮助下,也只能痛苦地抬腿成45度角。

据李大刚副主任医师介绍,象阿婆这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果进行传统的开放性手术,一般切口都要在8-10公分左右,而且要把两侧的椎旁肌剥开,随后进行减压,最后才用椎弓根钉把骨头锁起来。这样的手术出血多,一般都在500-600毫升间,而且因手术对肌肉剥离多,术后痛感明显,一般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完全恢复。第一医院骨科开展微创手术根治椎间盘突出已有一年多的历史了,但以往通过后路椎间盘镜只能进行间盘突出摘除术,其它如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等复杂操作还只能通过开放手术实现。而自医院新近引进了后路椎间透镜下x-tube管道系统后,就填补了微创手术在此方面的空白。其中管道系统犹如伸入切口的“人工手臂”,可在切口内自如地伸缩,拓展操作空间。后路椎间透镜好似切口内的“人工眼”,可将镜下组织放大十几倍(最高达64倍),这样大大提高了医生的肉眼分辨率,避免误伤神经。

据悉,市第一医院是我市最早开展后路椎间盘镜下间盘突出摘除术的医院,目前也是我市开展例数最多的医院。一院新近又斥资引进了后路椎间透镜下x-tube管道系统,配合以往的后路椎间盘镜可进行更复杂的微创椎间盘突出治疗。蒲阿婆就是第一医院引进后路椎间透镜下x-tube管道系统后进行的首例手术,目前术后效果良好,四天内阿婆就打算出院疗养了。

上一条:天气转冷警惕煤气中毒

下一条:天气转冷警惕煤气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