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更年期女性血压波动易被误诊为高血压
今天是第十一个 “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家庭自测血压”。记者昨日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到,一些更年期女性的血压波动常被误诊为高血压,医生提醒市民,学会在家自测血压,可以避免一些误诊。
血压“上蹿下跳”
王女士今年50岁,她的血压“上蹿下跳”已经一年多了,高的时候达到170/80mmHg,低的时候只有110/60mmHg,她曾到厦门市的多家医院就诊,医生都说她患有高血压。普通的高血压患者一般只吃一种降压药,王女士同时吃了三种,可血压还是不稳定,并且身体经常感到不适。
近日,王女士来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医生察觉到王女士在候诊的时候,神情显得比较焦虑,就诊时还脸颊发红,就为她做了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医生发现她只是容易出现血压波动而已,并不是高血压。
女性更年期引起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谢强博士告诉记者,王女士出现血压波动的原因,是她的交感神经比较兴奋,不少更年期的女性,都有王女士这种情况,这和更年期的女性生理周期改变、代谢异常,容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有关。谢医生为她开了一种阻滞剂,服用后王女士的血压果然稳定了。
谢医生说,王女士这种情况,类似于“白大褂高血压”,但她不单单是在医院就诊时才出现血压升高,在很多情况下她都会出现血压波动,如果她学会在家自测血压,就可以早点发现自己被误诊了。
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谢医生指出,以前人们常常认为到医院里测量血压会比较准确,实际上不一定。由于现在到大医院看病都要等上很长时间,包括测血压,一些人情绪上来了,血压就跟着上蹿,再加上很少有医生有充足的时间为病人多测几次再取平均值,一些本没有高血压的人就被误诊成了高血压。
谢医生说,中国高血压患者已达到1.8亿人,但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都还比较低,原因之一就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在他接诊的高血压患者中只有1/4的人有在家中自测血压,其实,在家自测血压是在诊室测血压一个很重要的补充。
(转自2008年10月8日《海峡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