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医院完成省内首例微创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发布日期:2009-01-21     点击数:

今年75岁的陈大爷,刚刚动完椎间盘手术,就自己翻身走下手术台,躺上旁边的一辆手术推车,表情异常轻松和兴奋。他说:“早知道手术这么简单,我早就做了!”逗得一旁的医务人员乐呵呵。这是近日在第一医院手术室里发生的有趣的一幕。

记者了解到,20多年前,陈大爷被查出患有椎间盘突出,但当时并没有疼痛和麻木感。去年11月中旬,陈大爷突发左侧腰部伴左下肢酸痛。医生诊断是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必须手术。

听说传统的椎间盘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术后恢复慢,陈大爷拒绝手术,选择了理疗、针灸、牵引等保守治疗方法。一个月过去了,大爷的腰腿痛并没有缓解,反而不断加重。

据接诊的第一医院骨科芮刚博士说,考虑到陈大爷及家人对传统手术还存在很多担心,芮刚博士建议陈大爷选择微创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做这种手术只需要局部麻醉,手术切口只有0.6厘米,可大大减轻创伤,术后两三天病人即可下床,而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术后病人至少要躺在床上修养一个月才能下地。

手术中,医生在陈大爷的腰部侧面打了个花生仁大小的孔,通过小孔把穿刺针插到椎间孔内,最后借助椎间孔镜拿掉压迫神经的髓核。由于是微创手术,刚做完手术,陈大爷就能轻松自如地翻身下手术台了。

芮刚博士说,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15.2%。其主要发病原因是椎间盘组织在退变、老化等内因的基础上,再遇扭伤、劳损、受寒等外因,导致纤维环破裂、松弛,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从而引起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及双下肢瘫痪。芮博士说,站立前倾搬重物对椎间盘的压力最大,日常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对椎间盘造成额外的损伤,要坚持打球、游泳等体育锻炼,增强腰背肌的力量。

据了解,该例手术是我省完成的首例微创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上一条:灌口医院成第一医院分院

下一条:酒后误饮洁厕剂食道变窄喝水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