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附属第一医院年轻护士席雅君 摘得全国儿科护理专业竞赛第一名

发布日期:2012-11-21     点击数: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当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到了又一个来自北京的喜讯:由卫生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创新技能竞赛全国决赛于11月6-7日经激烈角逐后完美收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席雅君、福建省立医院曾冬艳、内蒙古包钢医院王燕清分别获得儿科护理专业、重症监护护理专业、临床护理专业的第一名;席雅君作为福建省代表队的三位选手之一与其他两位队友一起同时为福建省赢得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据了解,席雅君是我市第一个取得全国护理大赛一等奖的护士。

福建代表队一次取得了三个第一名的两个,创历史最佳成绩。11月9日下午,参赛选手回到福州长乐机场,福建省总工会、福建省卫生厅和省立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在机场为获奖选手举行了简单、热烈的欢迎仪式。

178万人争三个第一名

厦大附一院的护理部副主任丁玉兰流泪了,护理总带教毛俊缳流泪了,护理姐妹们欢呼着:雅君!你太烨了!

席雅君,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一名年轻护士,2006年大学毕业考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先后经历内科、外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儿科新生儿病区等护理专业岗位轮训、工作。凭着对护理事业的热爱,本着“要为每一位病人做到优质护理”的理念,无论在哪个护理岗位,她都苦学技能、狠练硬功。在她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获得了厦门市护理技能竞赛第一名的佳绩。2010年,席雅君以过硬的基本功,荣获厦门市护理技能大赛“三项全能护理技术能手奖”第一名、“十佳护理技术能手奖(口腔护理)”第一名、“十佳护理技术能手奖(心电监护)”第四名的好成绩。也因此先后两次获得厦门市职工技术比赛卫生系统“技术能手”称号。在荣誉面前,年轻的雅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成绩只能代表昨天”,因此她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2011年,她又获得了福建省青年医生、护士临床岗位技能竞赛护理组二等奖的好成绩,也拿到了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创新技能竞赛全国决赛的入场券。

这次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创新技能竞赛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护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进步的背景下开展的,分为地方竟赛和全国决赛2个阶段,全国共有约178万人参加各层级竞赛。比赛历时近一年的时间,是护理行业迄今覆盖范围最广、参赛人数最多、奖项规格最高的一次全国性技能大赛,是多年来各地开展护理竞赛的一次大检阅,也是护士队伍精神面貌的一次大展示。竞赛内容涉及临床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护理三个专业,包括护理专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临床护理、儿科护理、重症监护护理三个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和服务能力等。全国总决赛更是注重于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包括人机对话、自我展示、现场竞答、模拟情景四个模块。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支代表队、96名选手参加全国总决赛。

一群值得托付生命的年轻护士

拿到全国决赛入场券的席雅君并不怕,她一贯认为:一个人取得好成绩,除了个人的努力,必定有坚强的后盾,正如“军功章也有你的一半”。工作、生活在厦大附一院这个充满爱心和活力的大家庭,永远都是“医院的发展与员工个人的发展是一个共同的目标”。 席雅君说,作为卫生部确定的全国首批优质护理服务试点72家重点联系医院之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杨叔禹、姜杰两任院长的正确决策和林链凤、童绥君等分管副院长的直接领导下,三年来,医院全力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强调护理内涵建设,十分注重对年轻护士的培养,“让每一个病人都信任第一医院的年轻护士”是厦大附一院护理部对年轻护士提出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是的,正如席雅君所说,接到参赛通知后,院领导及护理部决定让席雅君再次到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儿科等护理专业岗位轮岗工作,并对席雅君进行强化考核。“初生牛犊不怕虎”,外表文静素雅的雅君一旦投入工作就只有一个念头—“做好”。 在儿科新生儿病区住院的是一群刚刚“降临人间的小天使”,他们带着父母的期盼来到人间,但不幸被“病魔”嫉妒,襁褓中便遭受疾病的折磨。刚到新生儿病区工作的第一天,席雅君就迎上一次危重患儿的大抢救。医生一边救治患儿,一边不断地下医嘱:注意氧饱和度,上呼吸机……,一位责任护士立即取来气管套管、喉镜、剪刀、吸引器、吸痰管、固定胶布等为患儿进行气管插管的俱全器材;另一位责任护士则麻利地准备呼吸机:接通电源,开机检测,准备头架 ……一切迅速而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作为助手的席雅君一边传递着责任护士交给的各种器材,一边快速记忆着每一个抢救步骤。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患儿的病情终于稳定了,

参与抢救的五六个医生护士个个都湿透了衣帽,席雅君刚喝了一口水,就听见护士长对她说:“雅君,新生儿上呼吸机抢救与常人上呼吸机抢救有什么不同?”--这就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强化考核模式!也正是这种在实际工作中培训和考核的模式,成就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护人员扎实的专业技能,厦大附一院的儿科重症专业也凭着过硬的实力成为国家重点专科。

“要做孩子们在医院的亲人”

席雅君在新生儿病区工作期间,作为福建省儿童急救厦门分中心和福建省新生儿救护分中心的厦大附一院的儿科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她也先后协助心脏外科、眼科、儿外科等开展了新生儿心脏外科手术和眼科手术的术后患儿的护理新技术。由于手术项目都是刚开展的,实战中积累临床护理经验少,勇于探索的儿科护士姐妹们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广泛查阅资料,向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专科护理前辈们虚心求教,从新生儿的术后护理常规到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从新生儿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到血流灌注监测,努力填补着一项又一项的空白,经过儿科上下的共同努力,厦大附一院新生儿室终于制定出一套规范的心脏病术后患儿的护理操作标准。融入在这样的儿科团队中,雅君既深感责任之重,又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新方向,“要做孩子们在医院的亲人,要成为像师姐们那样操作技术娴熟的护士”成为她每天上班前默诵的口诀。两个月很快过去了,雅君顺利地通过了无数次的强化考核。要离开儿科了,看着宝宝们均匀的呼吸,红润的面颊,雅君的内心波澜起伏。护理部的通知又到了,下一站:重症医学科。

几年来,作为医院重症监护护理专业小组的年轻成员,席雅君非常重视每一次小组活动,因为通过小组活动,她可以学到更多更新的重症监护知识,团队提供的信息量是个人难以企及的。虽然都是利用班外时间进行小组活动,席雅君说,可惜分身乏术,否则医院除重症监护护理专业小组外,还有中医辩证施护、营养指导、药物指导、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护理等其他12个护理专业小组,每一个她都希望能有机会参加,多学一点知识。这就是勤奋好学的她。

本次全国决赛中有全新的人机对话竞赛环节,席雅君自信从容,因为厦大附一院的护理信息化建设已达到一定水平,如临床护士在平时工作中就是人手一台PDA(移动护士工作站),在为患者做各项护理操作前,除以传统的方法进行查对外,还使用PDA做最终确认,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安全和护理工作的规范。

去北京参赛前,福建省护理质控中心组织福建省参赛队员集训,重点训练护理礼仪、护理理论知识、情景考核等,厦大附一院护理部的毛俊缳总带教又成了席雅君课余陪练。获奖后,席雅君激动地对院领导说:这枚奖牌是属于大家的,个人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医院发展的大环境,离不开医院的团队协作,是医院培养了她。

面对采访,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席雅君说:作为一名年轻的护理工作者,她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今后的工作中,她要以更高的热情做好“呵护生命的天使”。同时,她也会毫不保留的将自己的成功经验与师妹们分享,为医院帮带出更多理论扎实、技能过硬、百姓信任的护士。

上一条:周六,专家教您远离糖尿病

下一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举办职工趣味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