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大”早产儿仅620克 精心救治长到了4斤,顺利出院

发布日期:2016-10-18     点击数:

在外婆的怀抱里,洪洪转动着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人。“逗他的时候他还会冲着我们笑。”洪洪的母亲很是欣慰。可谁想到,洪洪出生时胎龄才24周,体重仅620克,巴掌大小,经过抢救治疗,洪洪已经长到了4斤。

在儿科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和护理下,620克重“巴掌王子”长到了4斤

出院回家后,洪洪母亲欣喜地将拍下洪洪的小脚丫并发给儿科医务人员

[现象]

早产男婴体重仅620克

来自晋江的巧巧,因为先兆流产,巧巧紧急赶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下体重仅620克、身长约34厘米的洪洪。一出生,洪洪危在旦夕,全身皮肤薄如蝉翼,皮下的血管看得清清楚楚。脏器功能发育不全,心跳呼吸都很弱。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何必子博士表示,洪洪入院时全身各脏器发育极不成熟,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需要各种支持,如呼吸支持、体温稳定、营养支持、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目前国内25周以下超早早产儿抢救存活的不多,偶见个案报道。

“不管会不会有后遗症,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们都要救这个孩子。”在医生将各种可能的风险告知洪洪父母后,洪洪的父母非常坚定地表示。

洪洪脆弱的血管根本无法接受静脉穿刺,一入院,儿科钟美珍主任医师就为他进行脐静脉置管,开通静脉通道,保证正常输液。李丽春护长和丽萍专科护士开展了难度系数较大的B超引导下经外周血管中心静脉导管置入PICC置管,顺利完成静脉给药治疗及静脉高营养。 “外周静脉置管是要置入孩子体内,管子的一头是洪洪右前臂的皮下静脉 ,而另一头就是他右心房前的上腔静脉,技术要求非常严格。”

[探秘]

620克重“巴掌王子”如何闯鬼门关

半年来,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救治和护理下,洪洪艰难地闯过了呼吸关、动脉导管未闭、感染关、喂养关等一道道难关。

洪洪过早来到人世,各脏器功能极不成熟,一出生呼吸微弱,脸色发紫,心跳仅70次/分,新生儿医生在产房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正压通气、保暖,待肤色转红,心率正常后,携气管导管及球囊加压给氧转新生儿病房。不仅如此,还面临着各种并发症。儿科刘登礼主任医师表示出生后的第3天,出现反复严重的高钾血症,心率下降到70次/分,血氧饱合度维持不住,予持续气囊加压、心脏按压等治疗,连续抢救,才把他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洪洪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发生反复感染,难以顺利撤离呼吸机;因需要长期呼吸机辅助呼吸,肺发育不良,医护人员经常得给洪洪吸痰。

同时,洪洪的胃肠功能虚弱,开始喂奶时,医护人员每小时仅能往他的胃里推0.1毫升,连0.5毫升的量都无法耐受,而且需要24小时持续地将极微量的奶泵到他胃里,让他一点点耐受,一直坚持到他能自己吃奶。

“由于洪洪胎龄极低,出生体重超低,内环境不稳定,各种治疗,如补液、补电解质、纠酸,应用药物等治疗要非常精确,每个细节对他都非常重要,‘一着不慎,可能全盘皆输’。”何必子博士表示医生每天查房都带计算器为他算液体量,药量等,每个小细节都不能放过。

半年来,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抢救和护理下,洪洪艰难地经历了呼吸关、感染关、喂养关、等重重难关,至出院当日,他已经不需要吸氧气,每2小时就能吃下20~25毫升,体重也到了4斤。

[护理]

母婴同室超早早产儿出院前过渡治疗

由于早产儿需要专业的护理,尤其是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从重症监护室康复后出院,如果亲人出院后护理不当,可能会使原有疾病加重,有时会让前期的所有努力功亏一篑。

为满足新生儿宝宝的治疗需求,医院专门腾出一间病房作为母婴同室病房,专门用于超早早产儿出院前过渡治疗。

“母婴同室,改变过去早产儿住院母婴分离的问题,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母亲入病房陪伴。”

病房内由妈妈陪伴,这样既可以专门教母亲如何护理早产儿,又可增加母婴的亲情交流,缓解母婴分离带来的焦虑,促进宝宝脑部发育,减少后遗症发生。

“我们教母亲如何给早产儿喂奶、按摩腹部,缓解腹胀,促进排便,还教遇到呛奶时如何急救,如何使用监护仪等技巧。”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许丽璇护士长表示。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和悉心照顾,洪洪的体重目前已增加到4斤,各项生命体征基本正常,营养供应充足,眼睛也有互动,母亲也掌握了专门的护理技能,目前已顺利出院。

链接:关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救护中心

每年收治新生儿2500余名,其中早产儿800多例,极低出生体重儿150余例,超低出生体重儿30余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抢救存活率达95%以上。目前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6名。中心在危重症新生儿的抢救、早产儿尤其是极低、超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治疗护理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对极早早产儿拥有一整套成熟的系统管理经验,包括产房复苏,呼吸管理,营养管理,感染管控等,中心成功救治最低胎龄早产儿为24周,最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为400克。我们对高危早产儿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大大减少远期后遗症发生,目前早产儿救治处于厦门闽南先进水平。

一批新的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诊疗、科研项目巳在我中心成熟开展,如新生儿腹膜透析、新生儿连续血液净化、连续脑电(如aEEG)监护、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亚低温治疗、早产儿气管镜诊疗、中心静脉置管、肺动脉高压的一氧化氮治疗、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等,为危重新生儿救治提供技术保障。

中心在2004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评估,正式挂牌“福建省新生儿救护网络厦门分中心”,负责整个厦门地区的危重新生儿救治工作。2006年被市卫生局列为规划重点学科,2011年获国家临床重症专业重点专科,中心专门备有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护车一辆,自2005年在在全省率先开展24小时全天候转运厦门地区基层医院的高危新生儿/早产儿,每年转运危重新生儿500~700名。

第一医院专门腾出一间病房作为母婴同室病房,专门用于超早早产儿出院前过渡治疗,

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洪洪母亲和外婆一起陪伴照顾洪洪

上一条:一封感谢信 道尽医患真情 厦大化学化工学院及蔡启瑞院士家属感谢医院给予最佳治疗

下一条:4旬男子突发脑梗取栓术化险为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