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办的2013骨与关节退变防控论坛上,专家指出目前我国约有9000万名骨质疏松患者,占总人口的7%左右,50岁以上人群约有2.1亿人出现低骨量,超过30%的老人骨折与骨质疏松相关。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人们普遍认为人老了自然会骨质疏松,没有必要就诊,专家说骨质疏松是可防、可治的,市民要引起高度重视。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的常见病,也是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疾病。疼痛、脊柱变形和发生脆性骨折常常困扰着患者。遭遇上述情况时,病人往往不知道该看哪个科。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成立了代谢性骨病专业组,为患者提供专业的骨质疏松预防、教育与诊疗服务。
第一医院代谢性骨病专业组负责人石秀林博士说,骨质疏松症表现为疼痛、驼 背、身高降低和骨折。骨质疏松的严重后果是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即在受到轻微创伤或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骨折,常见部位是脊椎、髋部和前臂远端。骨质疏松症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和护理,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费用高昂,造成沉重的家庭、社会和经济负担。
石博士说,老百姓普遍认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无法逆转,到老年期治疗已没有效果,为此放弃治疗,这是十分可惜的。她强调,尽早预防可以避免骨质疏松及其骨折。即使发生过骨折,只要采用适当合理的治疗仍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石博士提醒,老年人有低体重、性腺功能低下、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过多或不足等危险因素时,应及时到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进行相关骨质疏松的风险评估及骨折的风险预测,一旦确诊为骨质疏松症,应接受正规治疗,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