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一没输过血,二没吸过毒,也没有性生活,怎么会感染了丙肝病毒呢?”王女士很是疑惑。
经过医生的反复询问,原来,两年前的某一天,王女士曾在一个街边小店里
纹过身
。
王女士至今记得那个小店的卫生条件不是很好,莫非真的是“纹身”惹的祸?!

﹀
﹀
﹀

“丙肝”是一种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而导致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也叫病毒性肝炎丙型。
提到“丙肝”大家可能对它不太熟悉,可是它的兄弟之一“乙肝”,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但是,丙肝虽然低调,却也更凶残!

丙肝的慢性化程度非常高,只有不到20% 的病人可以自发清除病毒。
慢性丙型肝炎会悄无声息的缓慢进展,约10%至20% 的病人在 20 年内出现肝硬化。
一旦进展为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病人的5 年生存率就会下降为 50%,也就是说,
每 5 年就会有一半病人因为丙肝肝硬化死去
。
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生率也高达1%~4%,也就是说每 100 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会有 1~4 人出现肝癌。

当肝炎发作时可能出现乏力,食量减少(纳差)等表现。
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而在诊断为肝癌后的第一年,死亡的可能性为33%。

全球丙肝感染率约为2.8%,估计1.85亿,我国1-59岁人群丙肝感染率约0.43%,约560万,再加上高危人群和高发地区约1000万。

虽然通过筛查,输血导致的肝炎发生率下降至十万分之一,但是抗-HCV阴性的HCV携带的供血员尚不能筛除,输血仍有传染的风险,特别是
反复输血及输血制品者。
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
公用牙刷以及使用非一次性工具进行修足、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静脉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目前发现的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特别是感染HIV(艾滋病病毒)的患者,感染的风险更高。
HCV RNA阳性的母亲,分娩时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几率可高达4%~7%;若合并HIV感染,传播的风险可增至20%。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因此,无需过分担忧。


特别是
长期血透者、牙科患者
,在进行血透或牙科诊疗时要使用一次性医疗产品。
不要在
不正规的美容院
、门诊做双眼皮、穿耳孔、美甲、洗牙、拔牙等有创的医学行为。
丙肝抗体的筛查非常方便,建议大家即使没有明确的高危因素,在常规健康体检的时候也可以加做丙肝抗体的筛查。
与丙肝病毒感染者进行无保护的性行为,或者性伴侣过多,感染丙肝的风险也会增加,所以在洁身自好的同时,也需要正确使用安全套哦。

曾医生提示: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绝不能单靠症状来发现,而是更应强调早期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的主动筛查——目前国内是有限推荐体检检查,要求孕前和静脉吸毒者检查。

2013年,FDA批准新药“索非布韦”的上市,使得丙肝告别干扰素时代,迎来了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时代,
更是让丙肝成为唯一一个可治愈的传染病。
并且随着俗称“吉三代”的丙通沙上市,更是迎来了泛基因型的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达95%以上。
即便治疗失败仍有其他可替代的药物可供选择。并且通过国家的价格谈判,目前DAA药物价格已经为多数病患所能接受。
但因为DAA与其他药物存在相互作用(DDI),以及病患病情复杂如合并肾功能损害,合并乙肝、艾滋病等情况,因此建议应在感染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虽然丙肝已能治愈,但发现人群中丙肝感染者却存在困难。医疗机构丙肝抗体检查一般仅为2-30元,建议输血,特别是反复输血及输血制品者,静脉注射毒品者,器官移植,骨髓移植和血液透析者,多个性伴侣及同性恋者能等高危人群主动积极定期筛查丙肝。
正常人群健康体检主动筛查丙肝,促进我国实现WHO提出2030消灭丙肝的宏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