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量排名
目前各大医院的检查主要有X光摄影、CT、磁共振、B超和核医学5项检查。其中,磁共振和B超没有电离辐射,对人体没有伤害。此外3种检查手段,按照辐射量的排列,从低到高分别为X光摄影、CT和核医学检查。
不少人在单位组织体检时,总在是否拍X光胸片或是胸透时犹豫不决,担心射线辐射对人体有影响。近期,上海财大一位学生在找工作时被4家不同单位要求体检,为此,他一个月内连续拍了4次X光片,而为找工作在短期内做了4次到5次X光体检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据媒体报道,胸透由于辐射量大,可能埋下致癌的祸根,已被发达国家淘汰,而我国仍将胸透作为体检的常规项目,各大医院每年开出的胸透申请书中超过半数没有必要。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吴秀蓉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厦门也有不少大学生为找工作短期内重复来院接受X光检查。无论是拍片还是胸透,肯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辐射,但这些检查是医生确诊的依据,有时不拍不行,因此她提醒市民体检时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过度和重复检查
吴秀蓉说,不必要的检查尽量别做。一次拍片后的影像资料下次就诊时要带上,请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重拍。此外,选择检查方法时一定不要贪大求全,能用X光摄影的,就不要做CT,只有当X光检查无法确诊时,才考虑用CT做针对性检查,以免加大辐射剂量。
此外,女性40岁以后,每年(有家族史者)或两年做1次乳腺摄影检查是利大于弊的,但是40岁以前,经常做这样的检查或一年超过一次,就没必要。同样的,用辐射测量骨密度的方法,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十分有效。但接受这种检查越早,辐射的危险也越大,所以除非特别原因,没必要太频繁地做这项检查。
可拍胸片就不胸透
胸片和胸透都是X光射线检查,只是辐射剂量不同。一般而言,做胸部透视,患者要接受1个毫希弗的辐射,辐射剂量较大,而拍胸片,患者只需受辐射0.4个毫希弗,且图像清晰可留档,所以大医院一般会推广拍胸片。但一些单位可能考虑价格因素,会为职工选择胸透。
此外,两次透视间隔时间最好在一年以上。吴秀蓉称,总的原则是,可拍胸片就不选胸透,肺癌筛查可选择低剂量螺旋CT,避免重复多次CT扫描,但用于诊断的CT检查则不能免。
考验医生患者吃亏
吴秀蓉说,工作中总是会碰到想考验医生水平的患者。前阵子有位市民王先生来体检,他胸部曾经外伤造成肋骨骨折,现已痊愈但留下骨痂。拍片前王先生没有告知病情,透视医生发现王先生胸部有阴影,为了判断这个阴影是来自肺内部还是外部,医生让他反复改变体位进一步透视,多花了一些时间观察胸部影像。后来医生问王先生是否外伤过,王先生才承认自己有意隐瞒病情想看看医生的水平如何。吴秀蓉说,这种考验令患者本人“多吃了不少射线”,实在是得不偿失。患者在拍片前最好把自己的既往病史详细告诉医生以便医生综合判断。
孕妇儿童要避免胸透
吴秀蓉提醒,妇女、儿童要慎用射线检查或治疗,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哺乳期妇女要尽量避免接触X射线和放射性同位素。如果怀孕或正在哺乳期,一定要事先告知医务人员,准备怀孕的女性应在检查后半年再怀孕,以最大限度避免因体检不慎带来胎儿畸形。
拍片时学会保护自己
吴秀蓉主任还说,很多单位同事一起来体检时喜欢扎堆,一个人拍X光,其他人围观,还觉得很好玩,其实他们也在陪着“吃射线”。吴秀蓉建议市民,没事少去放射科看热闹,虽然现在防护工作做得好,但是仍可能在开关机房门时因散射线的存在而受到意外辐射。
做检查时要注意保护自己,不需要检查的部分最好用铅衣遮挡起来,特别是甲状腺、乳腺、性腺等部位要做好防护。有时体检人多量大,医生忙不过来,市民要主动提醒医生为自己做好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