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神经外科王占祥教授团队:医工结合创新技术斩获福建省创新大赛金奖

发布日期:2025-09-22     点击数:

在2025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由王占祥教授担任指导教师,博士研究生师忠杰担任项目负责人,苑铮博、潘高涧、林建斌为核心成员,团队携项目 “元宇宙赋能医疗——医学人工智能混合现实手术导航系统”参赛,在数百个项目的激烈角逐中荣获福建省金奖,并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该项目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围绕“从临床痛点到技术整合”的完整链条,探索新型便携式神经外科手术导航系统的研发方案。成果不仅展现了我院神经外科在医工交叉与临床转化方面的创新实力,也为数字医疗与智慧手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项目背景

 

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 MR)是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的融合,能够在真实环境中叠加并交互显示三维虚拟信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技术和空间定位算法的快速发展,MR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成熟。相比传统的二维影像或光学、电磁导航方式,MR 导航具有可视化直观、交互性强、无需额外屏幕切换等优势,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目前,该技术已在神经外科、颅颌面外科及骨科等领域开展探索,成为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手术的重要方向。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福建省率先建立自主研发的混合现实导航系统技术团队,填补了该领域的区域空白。

 

项目价值

项目紧扣神经外科临床痛点,提出从术前规划到术中导航的全流程解决方案。该系统通过混合现实技术与人工智能算法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手术操作的可视化、精准化与便携化,为复杂颅脑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手段。

 

项目不仅在技术层面推动了医工结合的创新实践,也在临床层面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可及性,具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其成功研发将为数字医疗、智慧手术和临床转化研究开辟新的方向,进一步助力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在学术方面,今年以来,基于本项目发表SCI论文 4 篇,中华核心 1篇,申请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2项。该项目不仅在神经外科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也已在口腔科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验证了其跨学科、跨场景的适应性。未来,团队计划进一步将该技术拓展至手术之外的临床教学、医患沟通等环节,为医学教育和临床服务提供更直观、高效的工具。

 

医工融合·砥砺前行

王占祥教授团队在医工结合与跨学科协作的道路上始终砥砺前行。作为一支扎根临床的一线医生团队,他们在繁重的医疗工作之余,积极吸纳工程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成果,从临床视角出发,推动跨学科融合创新。团队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借助多学科力量探索可行方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不断提升诊疗水平,用创新科技造福患者,为数字医疗与智慧健康的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科室简介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厦门地区最早创建的专业学科,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自建设为闽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神经外科专业技术人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个人才梯队合理、专业结构齐全,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学科下设神经系统肿瘤、脑血管病、颅脑损伤、功能神经外科、小儿和脊柱神经外科等疾病专业治疗组。学科基于厦门市领先学科、厦门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厦门市脑科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瞄准国际发展前沿,相继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内窥镜神经外科以及微侵袭神经外科等亚专业学科。

 

创新格言:“没有一台手术是绝对完美的,但我们对完美的追求从未停歇

 

上一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亮相“全国科普月”科普奇妙市集活动,以专业医疗服务助力科普惠民

下一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亮相“全国科普月”科普奇妙市集活动,以专业医疗服务助力科普惠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