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核医学科黄劲雄主任团队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发表封面论文

发布日期:2025-07-17     点击数:


在本月初,药学领域顶级期刊 J Control Release封面刊登了本院核医学科黄劲雄主任团队关于放射性碘标记FAP靶向探针的相关研究成果,为IPBA修饰探针工具箱再添新成员。

 

 

成纤维激活蛋白(FAP)作为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标志物,在以组织重塑为特征的疾病损伤或者癌症中过表达,是非常有前景的诊疗靶点。而目前,血液清除快,肿瘤滞留相对不足等缺点阻碍了FAP靶向放射性探针在核医学领域的应用。因此如何改善放射性标记探针的药动学性质,提高肿瘤摄取,减少非靶器官滞留,成为该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放射性碘拥有着独特优势,其同位素种类较多(I-123、I-124、I-125、I-131等),而有关放射性碘标记 FAPI 的报道较少。开发此类探针不但要克服体内不稳定而产生的脱碘问题,还需要具备较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将白蛋白亲和基团IPBA引入放射性配体已被证明是增强肿瘤摄取和延长放射性药物滞留的有效策略。课题组之前的工作已报道了关于IPBA结构修饰的FAP靶向放射性示踪剂的相关研究,其体现出更持久的血液循环及更高的肿瘤摄取(相关文献1)。而由于IPBA 部分的独特特征,使其能够很方便地被用于开发新型放射性碘标记FAP靶向衍生物,同时拥有体内白蛋白亲和特性。

基于此,该研究旨在开发一种标记方法简单、特异性高、药代动力学效果优良的FAP靶向探针,实现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通过偶联FAP靶向基团、4-(对碘苯基)丁酸(IPBA)以及亲水片段,设计合成了四种新型的FAP靶向放射性碘标记探针[131I]IPB-FAPI、[131I]IPB-FAPI-A1、[131I]IPB-FAPI-A3和 [131I]FSDD3I。所得到的四种探针在生理盐水和血清中均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亲水性的天冬氨酸连接子和DOTA的修饰让FAPI探针[131I]FSDD3I水溶性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LogD值从IPB-FAPI的1.95逐步改善到[131I]FSDD3I-2.05)。四个FAPI探针对FAP蛋白亲和力都在纳摩尔级别(IC50值为4.84 nM~11.5 nM),而对人血清白蛋白亲和力都在微摩尔级别(Kd值为2.81 μM~ 8.21 μM)。    

 

通过SPECT 显像和生物分布测定放射性示踪剂在FAP 阳性HT-1080 荷瘤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131I]IPB-FAPI-A1和[131I]IPB-FAPI-A3虽然提高了亲水性,但探针大部分经过肝肠代谢使肿瘤摄取降低。[131I]FSDD3I在注射后1 h快速靶向肿瘤,在肿瘤中蓄积达28.95±4.64%ID/g,在注射后4 h进一步达到峰值。且该探针在非靶部位本底较低,因此在SPECT 成像中具有良好的靶与非靶比。在后续靶向放射性治疗中,与生理盐水组相比,[131I]FSDD3I组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延长了中位生存期,并且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

综上所述,[131I]FSDD3I表现出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肿瘤摄取,基于该探针的肿瘤诊疗研究具有创新意义和转化潜力。

 

上一条:乳腺外科张礼翼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庄洪军联合东华大学合作开发亚铁代谢调节剂维护免疫微环境稳态

下一条:乳腺外科张礼翼和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庄洪军联合东华大学合作开发亚铁代谢调节剂维护免疫微环境稳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