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2025年华夏外科论坛暨第十届海峡疝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及疝诊治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5年9月19日下午,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2025年华夏外科论坛暨第十届海峡疝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甲状腺及疝诊治研讨会”护理分会场在厦门禹州温德姆至尊豪廷大酒店五缘湾1厅拉开帷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学分会主办,中国稀土学会稀土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福建省医师协会腔镜甲状腺外科学组、厦门市医学会、厦门市医学会甲状腺外科学分会、福建省医务志愿者协会协办,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提供学术支持。本次会议邀请行业众多知名专家共同交流探讨,聚焦外科护理前沿动态,旨在提升护理品质,改善患者结局。
一、隆重开幕:主持精彩开场,领导定航引路

本次护理分会场开幕式,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护士长陈丽明教授担任开场主持,她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语言,隆重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和重要嘉宾,并向全体参会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她简要阐述了本次论坛的主题与宗旨,强调了外科护理发展的重要意义,并隆重请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付红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叶峰教授为大会致开幕辞。

陈付红教授表示护理工作是外科诊疗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保障医疗安全、提升诊疗效率、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力量,并勉励全体护理同仁要紧跟外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精进技艺,深化专业内涵。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必将带动前沿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共同探索护理服务的新模式。

叶峰教授表示护理是医疗工作的基石,护理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对于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新材料技术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护理也必然会在科技的改变下迎来工作方式、工作模式的大变革。相信通过本次论坛,必将为我们带来一场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也必将极大推动我国外科护理事业向专业化、精准化和人性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
二、专题研讨:聚焦临床难点,共享前沿新知
本次护理分会场内容丰富,紧扣临床,设立了三个专题板块:
1.上海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洪莲教授分享造口旁脓肿的判断与处理

徐洪莲教授通过分享临床五个案例跟大家讲述造口旁脓肿的判断与处理,为造口护理的难点问题提供了专业解决方案,并强调医护合作的重要性,提倡造口护理问题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丽莲教授分享结直肠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营养支持

高丽莲教授表示营养治疗有助于改善结直肠癌患者营养状况和临床结局,强调营养治疗应贯穿于从首诊到完成整个综合治疗的全过程,介绍了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良评估的方法,并详细阐述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及放化疗营养支持策略和五阶梯营养支持疗法。
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余立教授分享造口凸面底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解读

余立教授通过分享造口凸面底盘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及结合临床护理案例,跟大家讲述凸面底盘的定义、性能评价指标、适用范围、慎用人群、评估内容与时机以及底盘类型的选择,并强调在健康教育中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洪素千教授分享安全·精益·高效:甲状腺日间手术全流程管理实践

洪素千教授以甲状腺日间手术为例,从手术方式的选择、体位的摆放以及两个转入、两个转出、细节的把控、质控的指标以及智能化全流程的闭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安全、精益、高效的日间手术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实践。
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周凤芹教授分享甲状腺术后电子束放射治疗对瘢痕修复的影响

周凤芹教授将前沿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跟大家讲述电子束放射治疗对甲状腺术后患者瘢痕修复的影响,并表示甲状腺术后放疗患者瘢痕管理是一个防大于治、管重于治的长期过程,同时强调优化瘢痕需要外科、放疗科以及护理团队的通力合作。
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旋玲教授分享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指导

郑旋玲教授通过讲述甲状腺功能亢进以及甲状腺毒症等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等多维度、深入浅出的全面阐述甲状腺疾病的护理要点及实践精髓,为临床甲状腺疾病的护理提供相关指导。
1.江苏省人民医院杨宁琍教授分享减重术后长期管理的挑战和对策

杨宁琍教授围绕饮食管理、心理管理、药物管理、随访管理这四个方面跟大家分享减重术后长期管理的策略,同时分享了减重代谢外科个案管理过程中深刻的思考,其中包含了对医疗质量的管控、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患者就医体验改善等细节内容。她表示减重术后长期管理是一种以满足减重患者独特需求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强调差异化、针对性、灵活性和高效性
2.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笑梅教授分享减重手术后体重反弹精准干预策略

陈笑梅教授表示减重术后体重反弹是减重术后患者面临的困扰,她从体重反弹的定义与现状、反弹的核心危险因素及对健康的影响、精准评估与监测体系、多维度干预策略、多学科协作模式、创新模式临床应用这六个方面深入浅出的跟大家分享体重反弹的具体干预策略,从而提高减重手术患者术后复查率。
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张慧琴教授分享减重药物联合营养干预的临床实践

张慧琴教授表示药物治疗与营养干预相结合的模式在肥胖管理中具有协同效应,她以临床案例为例,提出个性化治疗、持续的营养干预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并指出解决患者依从性和营养方案实施难度等问题,对于提高联合治疗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三、专业主持:精准把控进程,激发深度思考
本次会议的顺利召开,离不开各位优秀主持人的专业引领。每个专题环节均邀请了行业知名护理专家担任主持工作。各位主持人以丰富的学术底蕴和娴熟的现场把控能力,对每位讲者的报告内容进行了精炼总结和精彩点评,不仅精准提炼了学术要点,更激发了参会者的深度思考,确保了各环节衔接流畅、讨论深入,为大会营造了严谨而活跃的学术氛围。
1.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银玲教授

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阮征教授

3.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许丽贞教授

4.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丽娟教授

5.厦门市第五医院李俊蓉教授

6.福建省肿瘤医院叶钦教授

7.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席雅君教授

8.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卫卫教授

9.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一霞教授

四、圆满收官:凝聚行业共识,展望未来发展
会议的尾声,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主任刘昭晖教授总结陈词,为本次大会画上圆满的句号。

刘昭晖教授不仅全面梳理了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并明确了下一阶段护理工作的重点方向,更从专业细节和服务优化上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清晰要求,为护理后续工作的落地提供了关键指引,同时充分表达了对护理工作的肯定,强调护理不仅是医疗的基石,更是重要的推动力。

此次护理分会场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外科护理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也为外科护理的专科化、精细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未来,相信这些学术成果将持续转化为临床实践的动能,助力外科护理质量再上新台阶,为患者带来更优质、更专业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