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回眸 寄望未来

发布日期:2023-03-29     点击数:

      冬天走了,春天来了,有这么一群人的工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那就是急诊人。我在急诊,一天天,一年年!

三年抗疫每一步都迈得很艰难,专家的预判似乎都远超我们的想象,隔三差五,各地封城、封区、封楼、封村,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每天由原来的急救8小时,变成了12小时、14小时...... 急诊,一个与死亡赛跑的特殊科室,作为这场“战疫”的最前线,势必会是所有科室里面最艰难的。“祝大家双肺纹理走形、分布正常,肺内未见实质性病灶,肺门不大,纵隔未见增大淋巴结,心影不大,膈面光整肋膈角锐利。血尿常规正常,CRP正常,核酸检测阴性,新春快乐”这是我们医生送给科室同事的新年祝福,幽默又应景,急诊人总能学会苦中作乐。

从患者进入急诊大厅的那一刻起,急诊医护就要做好面对病情瞬息万变、力挽狂澜的准备,心理与身体的透支过程本就是种挑战,也是精神高度集中,体内肾上腺素的飙升,更是每一位急诊人需要练就的本领。在疫情开始呈现爆发迹象的那几天,急诊患者激增,患者人人自危,草木皆兵。医务人员眼里的急诊和普通人眼里的急诊定位是那么不一样,急诊人面对的不仅仅是病情,还包括各种扑面而来的焦躁情绪。面对这些“紧张过度”的情绪,急诊人是真正体会到了医者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而“安慰”就意味着同样的话要说上千遍,相同的路要指引上万遍,测体温、量血压、问病史、讲流程,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很多焦虑紧张的就诊情绪,在短时间内喷薄而出,无关学术,在乎情商,急诊人只会照单全收,抱着理解的心态给予专业的建议。在高强度的情绪轰炸中,我们对各种负面情绪的忍受阈值越来越高,安慰病人的花样也越来越多。这是急诊人的精神:“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面对同一件事物,每个人的应对方式都是不同的。改变不了别人,只能改变自己,但愿大家都拥有强大的内心,宠辱不惊。往大了看,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包容和珍惜。

当疫情放开,终于可以不用核酸、不用行程码、不社区报备更不用落地隔离,我们终于可以大胆地自由行走了。而自由是不容易的,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有人甚至付出了生命。急诊人与新冠病毒全面对决的时期这才到来,自由的空气瞬间变得沉闷、忧郁、恐惧、烦躁起来,急诊“狂飙”拉开序幕....... “弯腰、鞠躬、90°”是每天穿梭在人群中医护的标准姿势,反复问诊、查体、检查、治疗、会诊、病情沟通、病人分流,随时插管、按压急救......” 而“120” 还是源源不断地来,三五辆同时聚在大门外开碰头会,各种吵闹声、抢救仪器的报警音,患者的呻吟声,医护人员奔跑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刺激着我们每条神经......,妇产科收了男性患者,儿科收了老年患者,新冠一区无床位、新冠二区无床位,急性左心衰,已经强心、利尿处理,心内科会诊过了,待心内科床位;AECOPD,解痉平喘后症状略改善,呼吸科没床,急诊留观;尿毒症,无尿,需行急诊透析,置管后待床位......谁曾想疫情如洪水猛兽迎面而来,高龄、重症患者数量不断刷新历史记录。然而,科室兄弟姐妹相继感染,是雪上加霜39度”的医护抢救着“37度”的患者,至暗时刻,科主任、护士长更是带病坚守,全科感染的没感染的同事这时候都在搏命!抢救床上那一张张惨白无助的脸,家属的着急、彷徨,他们到处奔跑各显神通,只为了能够优先获得严重不足的医疗资源......,“救命啊,我妈喘不过气来”,闻声跑去大厅一看,老人神志不清、面色发紫,需要马上抢救果断将老人平躺在地上,就地抢救,姑娘含着泪向我们求助:“医生帮帮忙,想想办法吧......现在只能靠你们了。急诊医护不够了全院医护可以顶上,但复苏、供氧床位却一床难求,“求生”是一切行为最原始的驱动力啊,这时的我们除了心痛,更多的是无奈。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加床、调床,利用轮椅、平车、地垫见缝插针地将患者安插在抢救室的每个角落里,可是没管道供氧怎么办?医院调配所有应急资源到急诊,固定氧源的氧气一分为二给患者使用,小钢瓶一罐接一罐为患者上,直到空余的地方躺不下为止。 在抢救室见过抢救成功的患者,对自己所从事这样一份可以救死扶伤的工作而感到自豪,惊叹生命如此顽强;见过患者及家属面对病痛折磨的无奈,也体会到医学仍是有限的无力感,感叹生命如此渺小。

急诊,是给予急危重症病人精神寄托与信念支撑的地方,是创造更多生的机会的地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前行的路上让我们都做一个乐观的急诊人

上一条:将最美的时光奉献给雪域高原

下一条:“莺歌海”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