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既不施粉黛,也无华丽的衣裳,在医院里,她们是护士;在家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她们的亲人同样需要关心和爱。但她们深知,作为一名护士,就不是普通的女性,她们是时刻与生命同行的人。她们手起手落之间,传递的是生命和希望,她们专业、严谨又富有爱心和责任。
她们是小儿外科的护士,穿着粉色的护士服,每天奔走在病房的长廊里,穿梭在各间病房中,“护士,我孩子哭了,快来看一下”,“护士,01床点滴完了”,“护士,孩子要下床走路,帮我们一下”,“护士,15床要洗肠了”,“护士,孩子尿床了,帮我们换一下衣服和床单”……
这样的声音每天都在上演,而我们的护士每天都不厌其烦的微笑着面对每一位患儿和家属,满足他们的需求。因为她们不仅仅是护士,更是生病孩子们恢复健康道路上的守护者,她们深知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因此,她们用心呵护着每一个生命,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每一位孩子提供最好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作为小儿外科的护士,由于很多小朋友不会表达,或是生病了之后不愿意表达,只是一味的哭闹。她们无法直接了解到孩子们的真正需求,只能通过专业的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细心的观察去辨别孩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判断孩子的病情变化,加以巡视、耐心的宣教和不厌其烦的解释去确保每一位患儿的生命安全。
2024年6月初,科室收治了一名外院阑尾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3岁多的孩子,入院后保守治疗了2天,孩子肚子仍腹胀明显、阵发性腹痛伴发呕吐,胃肠减压后仍有呕吐,孩子因肚子不舒服而时有哭闹,不愿意下地活动。主管医生和护士反复向家属解释强调下床活动的重要性,家属认为孩子年纪小、肚子都痛得一直哭,还不让吃喝,居然还要让孩子下地走路,更加心疼孩子了,故而顺从孩子的意愿一直没有让孩子下床来活动。第二天下半夜刚好是我值班,与上夜护士交班时,孩子仍腹部膨隆、未自主排气、未排便,胃肠减压管通畅,但孩子上半夜仍呕吐数次,而且还时而哭闹,无法入睡。床旁查看孩子时,我跟家属说:孩子的情况若是没有好转会更严重的,建议还是要让孩子下床活动。家属说孩子不愿意。等交完班回到护士站时,孩子父亲立马过来说让医生给孩子打止痛药,孩子痛得一晚上都没合眼。我跟家属解释:“已经有在使用解痉的药物,现在不适合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保守治疗是有时限的,72小时后如果病情没有好转且症状加重的话,医生会根据情况考虑手术治疗的。您孩子已经保守治疗48小时了,接下来的24小时就更关键了,如果肠道能通畅,那就不需要手术;如果还是不通,那就要考虑手术了。您孩子前段时间刚做了手术,您肯定也不希望孩子再挨一刀。点滴消炎药和禁食水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一种方案,但是早期下床活动也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一条重要措施!因此,需要你们家长的理解并配合督促孩子下床活动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刚开始下床走路时,孩子会不舒服不适应,原因主要是:走路时带动了腹部粘连肠管之间的蠕动和松解牵拉,孩子会感觉疼痛和不舒服,这种感觉有点像排便时的腹部痉挛,是为了让孩子的肠管尽快排气排便,才能减轻腹痛腹胀恢复健康,并不是我们故意要折腾孩子!就算最终需要手术,手术后孩子也是需要下床活动的,不然肚子里面那么长的的肠管盘在一起仍有再次粘连的可能。所以,现在,家长请您就配合我,我们一起扶着孩子下来走路,在走廊上绕个几圈,没准走完路之后孩子就能睡了呢!这两天你们家人一味的舍不得,说实在的,对孩子的病情真的一点帮助都没有。”看着孩子父亲稍微有点动容的脸,我立刻到床旁跟孩子解释了一下,我和孩子父亲把孩子抱下了床。这时孩子还在哭,旁边的奶奶也跟着哭,边哭还边用我听不懂的方言嘀咕着,孩子父亲也用他们的方言说了奶奶几句,好在奶奶不再嘀咕了,默默的跟在了我们身后,我对孩子父亲投去了赞许的眼光。走第一圈的时候,孩子确实哭得很厉害,在我耐心的解释和鼓励下,孩子慢慢的安静了下来。走完2圈,孩子想回床上,我跟他说好不容易下来一趟,我们在走廊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然后再走2圈就回去睡觉。休息了一会儿,又走了2圈,孩子回床上躺下了,结果不到5分钟,孩子就睡着了,这一觉整整睡了4个小时,没再吐过。到凌晨5点的时候,孩子痛醒了,我就跟孩子和家属说,既然睡不着了,那就再下来走走吧!这回孩子父亲和奶奶异常的配合,一个劲的跟孩子说:“对对对,我们再下来走走,你看你2天没怎么睡了,刚才走完睡得可香了。”然后我们又一起扶着孩子下来在病房走廊走了3圈。孩子回床上躺下没多久,孩子父亲就激动的过来跟我说:“护士、护士,我儿子放屁了,只放了一个,但是很响!”“那真是太好了,有了这个屁,大抵是不需要手术了,现在让他好好再睡一觉,白天醒着的时候一定要多下来走哦!”我也开心的笑了!要知道,腹部外科术后患者的“一个屁”,真的是一屁值千金哪!看着家属高兴的脸庞和孩子放松的睡姿,我觉得一大晚上弓着腰,扶着孩子在走廊上绕圈圈,此刻还腰酸背痛的我真是无比的值得!直到我们晨交班时,孩子仍在熟睡,家属也无比的感激,终于承认我们的宣教和做法是对的,走路真的有用!
这就是我们日常护理工作中的一个小画面,工作中有辛苦、有愉快、也有委屈,而对于我们小儿外科护理人来说,最大的委屈不是来自于忙碌的工作,也不是来自高强度的压力,更多的是因为家属和病人的不理解与不信任。我们的工作服务理念一直是:假如患儿是我自己的孩子……我们也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我想说的是每一位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每一位患者能早日恢复健康,小儿外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亦是。医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这条充满挑战和艰辛的道路上,我们从未放弃,更从未退缩。因此,家长们,既然选择了我们医院,选择了我们科室,那就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与未来,我们医患之间彼此的理解与尊重、良好的信任与配合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也许结局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