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移植术
临床应用意义
1.突破难治性疾病治疗瓶颈
(1)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传统抗生素治愈率低、复发率高,FMT治愈率高达90%以上,可迅速纠正菌群失衡、缩短病程并减少复发;
(2)对炎症性肠病(IBD)、肠易激综合征(IBS)、功能性便秘等慢性疾病,FMT能显著改善传统药物应答不足患者的症状,降低长期用药剂量与住院次数。
2.降低医疗成本与社会负担
(1)减少抗生素滥用及继发耐药、感染;缩短住院周期;
(2)对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等需长期管理的疾病,FMT有望降低并发症治疗费用。
3.填补区域技术空白,提升学科影响力
(1)建立福建省标准化FMT体系,可减少患者跨省就医;
(2)通过建设本地化菌群资源库及随访数据库,带动消化、重症、儿科、神经、肿瘤等多学科微生态诊疗协同发展。
4.拓展多学科应用前景
初步证据显示FMT在自闭症、帕金森病、肿瘤免疫治疗增效、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领域具有潜在价值,为后续开展多学科联合治疗与新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适应症
1.绝对适应症:复发性或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rCDI)。
2.相对适应症(已发表循证证据支持,需个体化评估)
(1)消化系统疾病
溃疡性结肠炎(UC)
克罗恩病(CD)
肠易激综合征(IBS)
功能性/慢传输型便秘
肝性脑病
(2)代谢性疾病
2型糖尿病、肥胖、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3)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
帕金森病
焦虑/抑郁(伴胃肠症状)
(4)免疫与肿瘤相关疾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I-aGVHD)
肿瘤免疫治疗相关腹泻/结肠炎
(5)其它
多重耐药菌(MDRO)肠道定植/感染
放射性肠炎、慢性腹泻、过敏性肠病等
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1)肠道大面积活动性溃疡、出血或穿孔风险高;
(2)拟行FMT途径(内镜、置管、口服、灌肠等)存在解剖性或功能性梗阻;
(3)无法耐受FMT所需操作(如严重凝血障碍、无法配合内镜等);
(4)患者拒绝或未完成伦理审批/知情同意;
(5)妊娠或哺乳期(属绝对禁忌,需排除)。
2.相对禁忌症(经充分评估、风险可控时可酌情实施)
(1)生命体征不稳定(体温、心率、血压、呼吸异常且未纠正);
(2)严重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状态(如中性粒细胞<500/μL、器官移植后早期、大剂量免疫抑制剂使用期);
(3)严重肠麻痹、肠梗阻或胃排空重度延迟;
(4)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预计生存期<4周;
(5)对FMT制剂成分有明确过敏史;
(6)不能配合术后随访或突发并发症处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