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话说糖皮质激素

发布日期:2023-09-09     点击数:

风湿免疫科 高艺桑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类重要的抗炎、免疫抑制药物,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其作用机制复杂且广泛,不当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大部分人说到激素,第一印象往往是使用激素后出现“满月脸”、“肥胖”等一系列的副作用(即临床常说的“库兴综合征”)。正因如此,很多人往往谈激素色变。这其实是对激素的一种误解。

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人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主要发挥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的功能。给予更多的糖皮质激素,则会产生强大的抗炎、抗毒、免疫抑制等作用。

作为“蜜糖”的激素

众所周知,身体的一切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就是葡萄糖。糖皮质激素能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调动在肝脏、肌肉等部位可以利用的物质(如糖原、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葡萄糖,为身体供能。这时,它就是人体的“蜜糖”。

此时,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作用有:

  1. 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适应症如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皮炎等各种感染或炎症性疾病;

    2.抗毒素作用:常被用于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

    3.抗休克作用:超大剂量的激素广泛用于各种休克。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糖皮质激素也是如此。

    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1.影响糖代谢,可能导致血糖升高;2.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水盐、物质代谢紊乱而出现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病、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3.对骨代谢、骨骼系统的影响,长期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骨头坏死等;4.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诱发或加重感染;5.长期使用时可使胃/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对少数病人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6.可引发白内障和青光眼;7.神经精神异常,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及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等。

变成“砒霜”的激素

在此,应特别注意容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包括:

1.长期大量使用时,导致“库兴综合征”及免疫力降低

由于糖皮质激素具有调节糖、脂、蛋白代谢的作用,骨骼和肌肉组织由于过多被动员进行分解代谢等活动,容易造成骨质疏松、骨头坏死、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等现象。脂肪、蛋白质在被过度消耗后,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闭经等也会随之而来。由于其免疫抑制作用,可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因此易诱发或者加重各种感染和疾病。

  1. 一般停药后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慢慢消失,但如果使用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大,则可能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因此,规范的治疗中,临床医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疗程,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及患者个体差异灵活调整用药,做到治疗方案个体化。同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及进行血糖、血压等监测,以求达到最佳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2.如果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时,可能出现停药“反跳”的现象

长期使用药物激素后,人体就会认为体内的激素已经足够多,因此减少人体自身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所以,一旦突然停药或者减量太快,就会导致原发病复发或者加重,比如导致狼疮发作。同时出现恶心、呕吐、低血糖、低血压等反应。

  1. 因此,糖皮质激素的撤药应在医生指导,遵循“逐渐减量、缓慢停药”的原则,避免突然停药引起的病情反跳。

    病人一旦发生“反跳”现象,必须马上恢复糖皮质激素治疗,并经常要加大剂量,稳定后再逐渐减量。

    糖皮质激素,是蜜糖,也是砒霜。一味担心副作用而远离它们,就如因噎废食,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把它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同样是不可取的,使用中一定要时时关注药物的副作用。

    (说明: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条:呼吸疾病科普知识介绍

下一条:呼吸疾病科普知识介绍--肺功能检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