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简介
厦门市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隶属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风湿免疫科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实验室成立于2013年,2016年获批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占地面积612平米,设有风湿免疫专科检验室,具备流式细胞平台、分子生物实验平台、细胞生物学平台以及组织病理等平台,仪器设备总值1053万余元。近年来承担多项“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等国家级课题以及十多项省市课题。实验室立足于临床问题,围绕风湿免疫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基础水平以及临床水平探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诊疗靶点。实验室主任由风湿免疫科主任石桂秀教授担任,副主任是刘素寰教授及刘源教授。
|
|
|
主任:石桂秀教授 |
副主任:刘素寰教授 |
副主任:刘源教授 |
总体定位和研究方向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组常见病,主要特点是自身组织免疫耐受的打破而产生的针对自身组织的免疫应答。因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这组疾病目前缺乏根治手段。建立实验室有助于研究自身免疫性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新的诊疗方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疗手段,为减轻患者的痛苦和减少社会经济负担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厦门在该领域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世界接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本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为:
1. 干燥综合征早期诊疗及发病机制探讨
针对干燥综合征现存的诊疗滞后问题,探讨干燥综合征早期发病的关键分子,通过基础研究以及临床试验结合,推动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
2.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调控新分子发现及作用探讨
通过高通量、生信分析、临床分析以及体内外试验,寻找及验证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RA等疾病的新作用分子,探寻新的诊疗靶点,推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发展。
学术委员会:
本实验室按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建立了学术委员会,审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评议课题的研究进展、审批开放课题和审议实验室重大学术活动等。
主任 |
龚非力 |
教授 |
男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免疫学 |
副主任 |
孙凌云 |
教授 |
男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风湿免疫 |
委员 |
石桂秀 |
教授 |
男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风湿免疫 |
委员 |
刘素嬛 |
教授 |
女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自身免疫 |
委员 |
沈龙 |
教授 |
男 |
Dept. of Medicine, University at Buffalo |
自身免疫 |
研究团队
实验室固定科研人员总数27人,高级职称14人,中级职称10人,博士14人,硕士11人。
实验室负责人:石桂秀教授。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厦门市首批“双百计划”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部会审(终审)专家,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长,福建省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任委员。作为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主要负责人,石教授带领团队成员在医疗、教学、科研方面不断进取,不断提高风湿病的专业知识,对风湿免疫科多发病和常见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具备处理专科疑难复杂病例的能力。近年来带领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实现了学科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专科学术影响力逐渐攀升,是福建省排名最高的风湿免疫专科。石教授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7项及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其中关于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获批海峡重点联合项目,该课题是厦门市医疗行业的第一个海峡重点项目。2019年课题组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点研究获批厦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研究骨干:
刘素寰 |
医学博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工作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主要为全院科研活动提供咨询、技术服务、合作交流等学术与科研支持。主要从事代谢与能量稳态、胰岛功能与存活、糖尿病微循环病变的病因、发病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厅、厦门市科技局等多项研究课题,发表研究论文近60篇,其中SCI收录50余篇。 |
陈娟
|
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客座副教授,美国风湿病学会会员。2001-2002年西澳大利亚大学医学院 风湿病中心及骨质疏松中心访问学者,获澳大利亚风湿病海外学者证书。2005年至2010年于美国迈阿密大学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ami School of Medicine)任博士后、高级研究员。2006年获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AACR)博士后科研奖。2010年回国后,承担多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厦门市科技局科研项目,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其中之一发表于国际风湿病学顶级杂志“Arthritis Rheumatol”。 |
宣景秀
|
博士,副主任技师。毕业于四川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专业方向是细胞因子和自身免疫性疾病。2009年12月至2015年5月就职于美国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School医学院自身免疫实验室和肾器官移植免疫实验室,从事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和科研教学工作,发表SCI论文7篇。回国后,一直从事干燥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
李燕
|
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多篇,对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一定研究。主持并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 |
何燕
|
博士,主管技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助教。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筛选感染性疾病的人源化中和抗体,并研究其抗病毒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
陈世菊
|
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第二届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第一届理事会。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八年制,发表SCI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项目多项。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及风湿免疫病临床研究。 |
 刘源
|
博士,副主任医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厦门市风湿免疫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第二届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免疫学会理事会理事。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八年制,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发表SCI论文多篇,对风湿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一定研究。主持并参与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在内的多项研究课题。分别于美国德州大学、美国梅奥诊所进修。 |
钱红燕 |
博士,主管技师,厦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关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性别差异现象,致力于研究雌激素系统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分子和作用机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项目多项,发表SCI论文多篇。 |
张昕玮
|
博士,副研究员,福建省免疫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博士期间研究方向为NKT细胞发育分化,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ular and Molecular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杂志发表论文。2019年就职于厦门大学风湿免疫科实验室,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干燥综合征腺体损伤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