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放疗科自1960年安装第一台深部X线机开始提供放射治疗服务。60余年来,肿瘤放疗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学科建设方面,科室于2001年成为厦门市癌症中心核心重点科室,2015年被评为厦门市领先学科。2018年、2021年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及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之一。2013年、2015年及2018年依次获批成为厦门市肿瘤放疗质量控制中心(2022年合并为厦门市肿瘤质控中心)、于金明院士名医工作室及厦门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设备配置方面,肿瘤放疗科目前拥有世界先进的图像引导放疗设备——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Radixact X7,福建省内第二台),图像引导放疗设备——瓦里安TrueBeam、23EX及Unique直线加速器,医科达核通V3三维后装治疗机,飞利浦大孔径MR模拟定位机、飞利浦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Pinnacle治疗计划系统以及MapCHECK二维和ArcCHECK三维剂量验证系统、EPID剂量验证、Film胶片验证系统、Sun Nuclear晨检仪、IBA三维水箱等一流的放疗软硬件设备。科室可全面开展头、颈、胸、腹及四肢等全身肿瘤的常规放疗、三维放疗、调强放射治疗(IMRT)以及图像引导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呼吸门控放疗、深吸气屏气(DIBH)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以及同步药物综合治疗等。图像引导下的放射治疗,在现代智能电脑控制下,还可与我院PET-CT、MRI及CT数据共享,开展生物调强放疗,在不增加正常组织剂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提高肿瘤的剂量,增加局部控制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厦门名医工作室特聘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教授及其专家团队,德高业精,近年来长期指导和帮助我科“带人才、带专业、带学风”,快速提升我科医学技术水平。科室学科带头人林勤博士,主任医师,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院党委副书记,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第六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厦门市拔尖人才、厦门市海纳百川人才等,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及厦门市科技局基金,也是多项全球、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临床药物研究分中心学术带头人(PI)。近五年林勤教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累加IF达到234.905,其中SCI一区论文14篇。系列研究论著被美国放射肿瘤学年会(ASTRO)及中华放射肿瘤学年会等收录并作为壁报展示或大会发言。近年来牵头国内头颈部肿瘤放疗专家编写并出版《中国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指南(2021年版)》。
医疗概况:科室人才结构合理,集临床治疗、放射物理、放射生物、技术、临床护理各专业于一体,有各级医务人员79人,其中放疗医师21人,物理师8人,治疗技师(包括定位)20人,护理人员28人,文员2人,其中副高及以上职称22人、硕士博士28人。科室现有正式床位120张,年门诊量21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年收治放疗人数2300余人次。主要治疗的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宫颈癌、前列腺癌、直肠癌、儿童肿瘤和软组织肉瘤等。
科室荣誉: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规范化放疗营养示范病房;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放疗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示范病区;厦门市放射肿瘤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肿瘤质控中心;(厦门市领先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科室成员在全国各级学术团体任编任职,包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等任常委、委员等职务;在省内各学术团体任编任职,包括福建省医学会、福建抗癌协会、福建省医师协会等任理事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委员等职务。
医学教育:我院承担了莆田医学院漳州职业卫生学院实习生放疗技术带教及厦门其它放疗单位物理师进修带教;累计招收厦门大学肿瘤学及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30余名,曾获福建省优秀硕博学位论文,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我科作为放射肿瘤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带教医师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做好住培学员和临床专硕的教学工作。科室利用早会及下午进行文献学习及放射治疗相关业务学习:包括小讲课、技能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等。开展厦门大学本科生选修课《癌症预防与治疗》、《恶性肿瘤的那些事》。
科室累计主办和承办10次国家级、多次省市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和研讨会,为国内外同道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学术交流平台。其中包括分子影像引导的肿瘤精准放射治疗研讨班、瓦里安临床培训学校等。
临床科研:科室成员承担国家、部、省等各级科研课题共30余项,近五年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210余篇,其中SCI文章130余篇,IF665.045,一区21篇。发明专利4项目,实用新型专利24项。主编、参编多部著作。获各级科技成果奖。
科室特殊技术:拥有目前世界先进的图像引导放疗设备——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Radixact X7,福建省内第二台),可开展全身多靶点精准调强放疗。
图像引导三维后装近距离治疗:后装治疗(Brachytherapy)是放射治疗的一种方法。所谓后装就是先把放射治疗的施源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或把施源针插植到合适的部位,然后拍片确认,经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剂量分布,得到满意结果后再启动开关,将放射源自动送到施源器或针内进行放射治疗的方法。后装治疗属于近距离放疗,是相对于远距离放疗(外照射)而言。它具有治疗距离短,源周局部剂量很高,周边剂量迅速跌落的特点,因此可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有效保护周边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具有独特的优势。图像引导三维后装技术与二维相比,其剂量精确可控,能够使靶区获得更高更适形的剂量分布的同时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
全身照射(TBI):全身照射是一种特殊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对患者的全身实施相对均匀(±10%)的剂量照射,主要应用于急性白血病、霍奇金病、骨髓瘤、骨髓发育不全等疾病的骨髓移植前。TBI作为骨髓抑制前灭杀白血病细胞的部分准备工作。在移植供体骨髓前,需要首先灭活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在自体移植和同种移植中,把免疫反应降低到最低程度相对容易,但移植后的抗宿主反应(GVH)可能相当严重,由于联合应用化疗和TBI可以抑制机体的免疫系统,有助于减少骨髓移植后移植物与宿主之间发生免疫排斥副反应而导致移植失败,这一方法已经被列入了骨髓移植的治疗规范。我科自2015年开展全身照射,为我院血液科骨髓移植患者更好的完成骨髓移植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