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全市整体日间医疗质量,保障日间医疗安全,改善日间医疗服务,掌握当前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厦门市日间医疗管理质量控制中心于2024年6月11日至6月14日开展本年度第一轮质控检查、追踪和评估本市已开展日间医疗的14家医疗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第五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厦门弘爱医院、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长庚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在日间医疗管理方面的改进实施情况。
一、总体评价
此次检查覆盖14家医疗机构(其中综合医院10家、中医院1家、专科医院3家;市属公立医疗机构7家、社会办医疗机构3家、医学院属医疗机构2家、区属市管医疗机构1家、部队医疗机构1家),并调研对于今后开展日间手术的难点、卡点以及希望质控中心提供的支持帮助做深入调研。2024年,本中心根据国家、省、市对日间医疗管理的工作要求,制定了《 2024年厦门市日间医疗质量控制评价表(日间手术)》,检查内容包含结构质量(组织管理、制度规范、科级管理资源配置、服务能力)、过程质量(流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病历管理)、结果质量(质量指标、安全指标、服务效率、满意度),具体指标项共48项。本次检查全要素覆盖,逐条评分。
14家医院中最高分为90分,最低得分为75分,平均得分80.96分。因厦门弘爱医院未开展日间手术工作,无法提供佐证材料和数据进行检查,但相关工作已制定计划、正在分步实施、稳步推进,故此次检查不纳入考核,但下半年将纳入检查考核。
按照总分90(含)~100、75(含)~90、60(含)~75、低于60分,分别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此次检查合格率100%,其中优秀占7.69%、良好占92.31%。
二、医院评价
根据检查的具体情况,对各家医院做出评分和汇总,详见表1。
表1 14家医疗机构检查评分及汇总表
受检单位 |
得分 |
评价等级 |
存在的问题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90分 |
优秀 |
1.临床科室日间手术质量管理未纳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年度计划; 2.日间手术病历流于形式,未严格落实手术病历书写时间顺序。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84分 |
良好 |
1.临床科室对日间手术认识不够到位,积极性有待提高; 2.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重较低; 3.24小时内入出院的日间手术占比低; 4.四级手术占日间手术的比重不高。 |
厦门市第三医院 |
83分 |
良好 |
1.医院层面对各项制度的监督不到位; 2.部分科室尚未将日间手术质量管理纳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管理年度计划; 3.日间手术例数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较低; 4.日间手术延迟出院人数有待进一步下降; 5.日间手术患者并发症时有发生,手术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6.日间手术存在部分手术取消。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
83分 |
良好 |
1.日间手术的管理制度及目录需完善; 2.针对集中式管理的日间手术质量管理指标、监测计划需要继续梳理; 3.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重较低; 4.四级手术占日间手术的比重不高; 5.医生日间手术资质授权,需更加明确。 |
厦门市第五医院 |
82分 |
良好 |
1.暂未将四级手术纳入日间手术范畴; 2.存在因日间手术而延迟出院的情况; 3.日间手术应急预案演练并有记录。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82分 |
良好 |
1.日间手术质控有待提升; 2.日间手术例数占日间手术病种的手术总例数比例偏低; 3.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偏低; 4.日间手术中微创手术占比偏低。 |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81.5分 |
良好 |
1.日间手术质控有待提升; 2.日间手术未充分体现动态管理; 3.出院后未进行24h内的首次随访; 4.日间手术病历书写及时率有待提高; 5.日间手术病历记录不够完整; 6.出院患者归档病案完成率有待提高; 7.患者满意度及分析整改未单独列出日间手术部分 |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
80.5分 |
良好 |
1.日间手术质量管理不严,未针对日间手术开展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方案; 2.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日间手术相关培训未及时留存相关材料;出院随访不及时; 3.未实行临床路径管理; 4.未对日间手术质量进行预警、分析。 |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77分 |
良好 |
1.外科开展日间手术的总体意愿不强; 2.总体日间手术的开展量较低、手术病种较少; 3.日间手术主要集中在二级手术,无四级手术; 4.质控指标体系较单一,数据管理能力较弱。 |
厦门长庚医院 |
77分 |
良好 |
1.日间手术质量持续改进计划、方案较简单; 2.日间手术目录及病种较少; 3.日间手术流程图较简化; 4.实施日间手术两个术式均未入径; 5.日间手术病历未结构化。 |
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 |
76.5分 |
良好 |
1.开展日间手术的科室未负责本科室日间手术质量管理工作; 2.对本科室日间手术质量未进行分析整改并上报; 3.未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日间手术相关培训质控报告; 4.病历记录不够完整; 5.需加强对患者满意度的分析整改。 |
厦门市中医院 |
75.5分 |
良好 |
1.日间手术病种及技术目录和术式数,未进行动态管理; 2.结构化日间手术病历推广不够; 3.日间手术病历书写及时率有待提高 4.日间手术病历记录不够完整; 5.出院患者归档病案完成率有待提高; 6.部分患者对日间病房的接受程度不高; 7.部分医护人员的对日间病房工作流程不熟悉; 8.信息化建设需进一步提升; 9.仅在电话随访进行满意度调查,无具体记录报告。 |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
75分 |
良好 |
1.未设立专门的院级日间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2.无日间手术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相关制度,只有医院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3.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偏低; 4.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和信息化手段需加强。 |
厦门弘爱医院 |
本次不参与评分,下半年参评 |
三、关键指标评价
根据本中心2024年度工作方案,制定4项质量持续改进指标,分别为开展日间医疗服务的医院占比(本次检查不适用)、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日间手术取消率和日间手术预约率,各医疗机构指标情况见表2。
表2 14家医疗机构检查指标数据表
受检单位 |
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 |
日间手术 取消率 |
日间手术 预约率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28.36% |
5.0% |
115.67%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4.70% |
0% |
100% |
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 |
19.52% |
3.50% |
100.00% |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
9.21% |
9.32% |
98.20% |
厦门市第三医院 |
3.92% |
2.30% |
100.00% |
厦门市第五医院 |
25.01% |
0.47% |
100%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 |
16.69% |
0% |
100.00% |
厦门医学院附属海沧医院 |
28.61% |
3.55% |
96.45% |
厦门长庚医院 |
0.16% |
1.56% |
98.44% |
厦门市中医院 |
26.32% |
5.30% |
61.10% |
厦门市妇幼保健院 |
18.87% |
0.34% |
100% |
厦门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
21.36% |
3.80% |
100% |
厦门大学附属眼科中心 |
51% |
0.02% |
100% |
四、总结
(一)被查医疗机构的院领导、职能业务部门科主任及相关临床科室全体人员高度重视本次检查。从通知发布到准备阶段,被查医疗机构主动与质控中心联系咨询检查要点。现场检查时,被查医疗机构积极配合,相关条款负责人员及时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并提供佐证材料。最大的亮点就是各被查医疗机构在接受检查的同时还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主动咨询检查专家如何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推动各家医疗机构日间医疗的发展。
(二)所有被查医疗机构在制度规范的制定方面都能较好完成,有相对完整的一整套日间手术制度,包括:日间手术患者评估制度、日间手术患者随访制度、日间医务人员培训制度、日间手术患者、病种、方案的遴选机制、日间手术质量(安全)不良事件相关制度、日间手术相关应急预案、医务人员日间手术的审核授权管理机制等。
(三)此次检查存在的问题
1.部分医疗机构管理机制不明确
院科两级组织架构有待健全,专门设立日间医疗质量统筹管理部门的医疗机构比例较低,导致管理、监管缺位。
2.混合式日间手术管理模式下专科与平台间的矛盾
目前日间手术的管理模式主要分三种类型,分别为:集中收治,集中管理(集中式)、分散收治,分散管理(分散式)和分散收治,集中管理(综合式)。三种管理模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1)集中式管理有利于资源整合,标准化流程和提升效率,也可以解决诸多科室床位紧张的问题,但部分科室由于术种本身的特点,日间手术量大、占比高,同时也挤兑了其他科室在该平台上开展日间手术的机会;此外集中式管理对医院的总体管理水平和硬件设施等要求较高。
(2)分散化管理更利于科室内部的协同,尽可能发挥专业优势,不过由于数据分散,手术质控数据及患者满意度方面较难把控。
(3)综合式管理兼顾以上二者的优缺点,一旦找到平衡点,其灵活性和高效性会更突出,但这也恰恰最考验管理者的能力。
目前我市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由于场地限制等种种原因,日间手术还是以分散式(即从开展日间医疗的临床科室划分部分床位,按照日间手术服务流程收治日间手术患者,并由开展日间手术的专科病房自行完成患者日间治疗、治疗后护理及出院后随访等工作)和综合式为主,但综合式的管理模式未找到一个完美平衡点,缺乏统筹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日间医疗日常管理工作,无法达到同质化管理。
3.未建立统一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日间医疗质量控制指标不清晰,各医疗机构对本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的评价内容不一、标准不一,不利于日间医疗质量的评价、持续改进及提高。
4.缺乏统一的日间病历书写规范和标准
各医疗机构的日间医疗病历样式各异,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沿用传统住院病历格式,对内容进行简化的;或在24小时出入院记录基础上进行完善,与日间医疗的特点不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医保支付核查的要求。
5.多数医疗机构的日间手术病种、技术、科室和医师管理等未能很好的体现动态管理,缺少病种和技术的弹性管理机制。
6.医院类别、性质(所有制)、规模等影响日间手术的开展
(1)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不同规模的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有所不同,进而影响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手术的占比。例如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作为一家民营专科医院,床位资源本身非常充足,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实行日间手术,最后反而降低了床位使用率。另外该院的外地患者占70%以上,且从2023年底日间手术改为24小时制,但大部分外地患者为了省事要求双眼同时手术,但基于对患者的安全考虑,一般医生不建议患者同时进行双眼手术,需有个间隔时间,这样势必患者住院时间会超过24小时。
(2)国家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指标将日间手术纳为监测指标,对非公立医院驱动力不强,直接表现为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偏低。
7.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存在仍有医院日间手术的信息系统还未建立的情况;另一方面,存在在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设置状态来完成日间手术的标识,以及围绕这个标识再做功能应用。无法满足快速发展日间手术业务的需求。
8.资源配置与建设不足,全流程服务有待完善
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及服务流程不完善难以满足日间医疗服务需求,各种因素导致患者入院后的等待时间、取消率和延迟出院率都处于较高水平。
9.日间手术例数占日间手术病种的手术总例数比例偏低、日间手术患者各四级手术人次数偏少。以上两个指标说明目前我市开展日间手术的医疗机构总体技术水平偏低,四级手术开展日间手术的仅有1家医院。
(四)此次检查整改建议及本中心后续工作方向
1.此次检查整改建议
(1)加强院科两级管理,明确统筹管理部门
在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下设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专门组织,定期组织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日间医疗相关制度、机制、流程及诊疗常规等内容的培训,加强制度建设和方案落实,对日间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进一步细化和健全日间医疗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保障日间医疗质量安全。
(2)确立专科日间或日归手术方式
不同医疗机构的特色专长和技术水平有差异,人为界定“住院日间手术与门诊手术”的区分并不符合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理念。例如眼科专科医院,经过严格评估筛选准入的白内障手术完全不需要住院过夜,经过规范的评估准入,有严格的质量安全规范流程的“门诊日归手术”,理论上也是原先意义上的日间手术范畴。但是,同样部分医院即使是三甲综合性医疗机构的眼科因为技术条件能力等限制仍坚持要求患者住院过夜,这并没有错误,也是以患者安全为中心的体现。国际日间手术协会强调的日间手术的哲学是变革原来住院后才进行的术前、术后的相关操作,让患者最小化在医院时间,即对术前评估、术后康复和随访等一系列工作的整合。因此,日间手术应该是一个过程的整体概念,包括了患者从接触医院开始为完成手术做的一系列准备以及术后的一系列质量监测和效果反馈工作,而不仅仅是手术操作本身。
(3)“专科式日间手术中心”可作为今后发展方向
就一般综合医院来说,受其历史建筑格局、资源等影响,基本不可能照搬欧美国家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拥有独立的复苏床位、独立的手术室,独立的中心主任、独立的医生团队、独立的护士长和护士等)理念。因此,专科化日间手术中心可以部分解决医疗机构空间地理位置上的局限。即改变原先多学科整合式的日间手术中心管理模式,构建专科式日间手术中心建设,以病种术式为链条、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站式专科日间或日归手术模式。
(4)加强日间医疗病种、技术、科室和医师管理,多要素实行动态管理机制
部分医疗机构开展日间医疗病种和专业的离散度较高,专科的日间医疗病种开展例数较少,缺少病种和技术的弹性管理机制。各医疗机构需要重新梳理并设置适合各科室开展日间手术的目录,鼓励专科根据科室业务开展特色专长开展日间手术目录梳理,遴选国考四级和微创限定手术目录中本专业有望通过提升手术技术逐步开展日间手术术式纳入本专业日间手术发展目录,逐步通过临床路径诊疗模式缩短四级手术、微创手术的平均住院日,最终达到日间化。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科室和医师的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加强日间医疗科室和医师审核授权管理,定期组织对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日间医疗相关制度、机制、流程及诊疗常规等内容的培训,将医师授权情况纳入医师技术档案,并动态调整。
(5)需进一步优化日间手术各环节流程
日间手术得以实施主要就是改变传统的就医流程:患者的术前检查,麻醉评估,健康教育等均在住院前完成;手术后的康复主要在家中或社区完成。流程的改变必然带动管理的改变。因此优化患者入院前和出院后的流程管理,是日间手术得以安全实施的重要保障。
就患者出院后的流程优化举例,可以探索搭建日间手术“医院-社区”一体化协作平台,即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为基础,通过建立双向转诊、日间病人术后随访观察、基层医护人员培训机制,提供“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一体化的延续性医疗服务,以促进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实现患者、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三方共赢。
(6)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最重要的是医院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尽可能整合医院现有的信息资源;加强系统集成和数据标准化;加强相关人力资源培养和管理等。
2.本中心后续工作方向
(1)建立厦门市统一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虽然目前全国尚未出台统一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但质控中心可以在国家、省等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市统一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同时对指标释义、提取口径进行解读和培训。
(2)建立厦门市统一的日间病历书写规范和标准
虽然目前国家层面尚缺乏统一的日间病历书写规范和标准,但质控中心可以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建立厦门市统一的日间病历书写规范和标准,进一步明确日间病历的结构和记录内容。
(3)加强学术交流,提升管理技术
通过举办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会议讲座、培训班等方式,为各医疗机构介绍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在日间手术上的各种成功经验;借助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的力量,为我市各医疗机构搭建起和国内权威、标杆的日间手术机构间沟通的桥梁等方式提高厦门市各医疗机构日间手术开展的术式数量以及提高四级手术在日间手术中的占比。
综上,此次日间医疗管理质控检查,完成既定目标,发现问题,以查促改,深化本市在日间手术制度上的建设、流程上的管理,对进一步推动日间医疗管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