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9个学科进全国百强

发布日期:2020-08-21     点击数:

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9个学科进全国百强

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发榜,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夺佳绩,综合实力全省第二

今年8月21日,代表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在北京正式发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第一。31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及部分三级学科中,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有9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其中3个学科排名全省第一,学科进榜数位居全省前三、全市第一。

四大学科连续入围

成为百强榜“常青树”

第一医院此次入围百强榜的9个学科中,内分泌学与代谢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学已连续7年上榜,且全省排名第一。内分泌糖尿病科立足“省内领先,国内先进”,走“全面发展,特色突出”道路,设立9个亚专科,建成省级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糖尿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新技术,科研创新也收获颇丰。风湿免疫科为福建省成立最早的专门从事风湿病诊治的专科之一,设立痛风、类风湿、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四大学组,依托专科实验室,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同时聚焦临床难题开展科研工作,曾拿下我市卫生系统首个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

胸外科学和肿瘤学也是百强榜“常青树”,今年均为第3次上榜,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近年来,胸外科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率先开展一些新技术新项目,如双肺移植手术、3D胸腔镜手术、食管癌肺癌同期手术、单孔腔镜手术进行肺段切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肺小结节和肺癌多学科联合诊疗等;积极探索肺小结节交互印证式诊断、AI肺癌诊疗一体化方案,推行标准化胸外科电子病历,用创新科研带动学科发展。肿瘤学包含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胃肠肿瘤外科、核医学科、肿瘤实验室等肿瘤中心相关科室,其中肿瘤内科通过临床试验项目为患者提供国际最先进的肿瘤治疗药物,胃肠肿瘤外科不断精进微创技术,肿瘤放疗科引入三维后装治疗、 SBRT等多种放疗技术,多学科密切配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精准的诊疗。

五大学科厚积薄发

为百强榜注入新生力量

在此次发布的百强榜,神经病学、血液病学、重症医学、泌尿外科学、妇产科学是百强榜新生力量,神经病学、血液病学、重症医学首次上榜;泌尿外科学和妇产科学时隔6年再次上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表示:“此次新出炉的榜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4个专科继续稳居榜单的基础上,新增血液、神经、泌外、重症和妇产等5个专科,共有9个学科入围百强榜单,占所有参评学科总数的29%。第一医院学科建设发展已迈向‘科技腾飞’,取得突破性进展。‘一院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的要求,再接再厉,继续大力推动学科发展、提升专科水平,为‘健康厦门’助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

脑科中心

内外兼修,筑起脑健康坚固防线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启动厦门市脑卒中救治网络体系建设,发布了福建省第一张“脑卒中急救地图”。

神经遍布全身,与我们的生命中枢、运动、感觉等密切相关。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联手打造厦门市脑科中心,为脑健康筑起坚固防线。脑科中心是省内建制最早的神经学科之一,是闽西南地区神经疾病诊治和研究中心,神经疾病疑难危重病人联络会诊、转诊和救治基地。

作为厦门市领先学科,神经内科细分8个亚专科,全面涵盖神经内科病种,并大力推进对单病种的深入研究。

为提高脑卒中救治管理水平,第一医院建立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联合厦门市医疗急救中心及有溶栓/取栓能力的兄弟医院、辖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脑卒中网络救治闭环,并发布福建省第一张“脑卒中急救地图”。

该卒中中心已成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认证的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厦门市卒中救治网络指挥中心、厦门市卒中急救地图管理中心以及厦门市脑卒中慢病管理基地。

神经外科设7个亚专科,多项技术填补本地医学空白,如:完成国内首例脑积水后巨颅畸形颅腔重建手术,建立我省首个脑起搏器植入治疗中心,建成闽南地区微创神经外科诊疗中心。

脑科中心实验室是厦门市重点实验室,为科研发展插上双翼,助力该院神经病学临床诊治水平和科研能力双提升。

“作为国家脑卒中筛查和救治基地、国家颅脑脊髓损伤规范化治疗基地、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领先学科,我们的目标是将学科建设成为辐射东南沿海、国内先进的专业学科。用一流的人才、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保障厦门及周边百姓健康。”第一医院院长、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王占祥表示。

血液科

多年赶超,成就业界黑马

血液科大力引进高端人才,驶入发展快车道。

今年,第一医院血液科首次入围百强榜。该科历经多年披荆斩棘拼命赶超,终有今日成就。

以前,第一医院血液科寂寂无闻,连市重点学科都算不上。2013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与国内顶级血液病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展开战略合作,2014年柔性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韩明哲教授作为科室“双主任”。在特聘主任的大力推动下,血液科又于2015年全职引进原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徐兵教授担任执行主任。有了高端人才掌舵,血液科驶入发展快车道,2018年便获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徐兵教授到任后,在临床上狠下功夫,每年引进4-5项新技术,快速提升学科技术水平,吸引了大批闽西南及周边地区患者,不少人甚至从外省慕名前来求治。

血液科临床技术突飞猛进,科研水平也迅猛提升。第一医院引进徐兵教授后,着手建立血液病实验室,目前该实验室已获评厦门市重点实验室。徐兵认为,科研与临床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得出的最新成果应用于临床,将大大提升学科诊治能力。4年来,血液病实验室开展了多项检测和实验研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如今,血液科是厦门大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基地,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成为福建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两家血液病研究所和临床专科之一,是闽西南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血液病诊疗中心,国内学术地位和专科声誉不断提升,在淋巴瘤等领域已达到省内领先和国内先进水平。

重症医学科

久经考验,守护生命最后关卡

重症医学科运用ECMO技术一次次成功挽救患者生命。

重症医学科是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卡,这里每个病人都徘徊在鬼门关,医生每天都在与死神搏斗。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是省级重点专科,众多濒危患者在这里起死回生。这次,科室成功入围全国百强榜,并位居全省第一,彰显了不俗的实力。

治疗重症感染是该科的强项之一。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第一医院是厦门战疫主战场,重症医学科张民伟主任带领重症团队,综合运用多项先进技术,助多位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化险为夷,为厦门抗疫“零死亡”做出突出贡献。

该科是福建省ECMO救治中心,“看家本领”很多,除了能熟练运用ECMO,利用人工心肺为危重症患者救治赢取宝贵时间,科室还常规开展人工肾、人工肝等技术。一句话,在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心肺肝肾都能用机器暂时性替代,而这类人工脏器替代技术,往往是救命的最后稻草。

张民伟主任表示,该科将持续保持学科的领先性,进一步推动体外生命支持平台扩大和完善,让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能够延续生命;完善重大产妇救治平台和网络化建设,其他医院危重产妇也能联系该科室进行救助;开展血液净化延伸技术平台建设,利用先进科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缓解用血紧张难题;建立急危重症远程会诊救治平台。通过以上四项重点工作的落实,推动学科全面发展。

在全力提高临床诊疗水平的同时,科室鼓励医生做“更有价值”的科研,科研实力大幅提升。该科的科研主要聚焦临床具体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难题,切实助力临床诊疗水平提升。

泌尿外科

专业细化,推动学科快速发展

一年多来,泌尿外科累计完成200余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泌尿外科是第一医院的传统优势学科,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厦门市领先学科,同时还是全国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培训项目实践基地、中国前列腺癌数据库(C-Cap)分中心、厦门市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心。

科室现分为6个亚专业:泌尿肿瘤专业(包括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和肾上腺及腹膜后肿瘤等疾病)、腔内治疗专业(泌尿系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男科专业、女性泌尿、小儿泌尿和泌尿整形专业,是国内率先进行学科细化的专科之一。

近3年来,泌尿中心开展20余项临床新技术新项目,一年多来科主任邢金春教授完成200余例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科室还开展了多项省内甚至国内都较少开展的诊疗技术,如多镜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全盆底重建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显微手术治疗血精症等。

邢金春主任表示,在细分亚专科的基础上,科室正在积极筹备四级分科(专病),逐步建立重大疾病随访系统,计划开展一站式服务,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该科还在国内率先成立“慢性前列腺疾病防治中心”,开启分级诊疗模式,助力早防早治。

泌尿外科多年来专注于泌尿系肿瘤和结石等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研究,建立了厦门市泌尿系肿瘤和结石重点实验室,引进985、211重点高校多名博士、博士后作为科研骨干,科研成果颇丰。邢金春教授担任主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前列腺癌诊断治疗学》于2018年再版,今年邢金春入围全国泌尿外科学术影响力百强(福建公立医院唯一获得者)。

妇产科

强强联合,悉心呵护女性健康

妇产科为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腹膜外主动脉淋巴结清扫至肾静脉水平手术。

第一医院妇产科建院即建科,经过几代人努力,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5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妇科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福建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厦门市妇科肿瘤重点亚专科、厦门市妇科疾病研究与诊疗重点实验室。

“我们科平均年龄37岁,朝气蓬勃,医教研全面发展。”妇产科主任陈琼华介绍,科室分妇科、产科、生殖医学科三大部分:

妇科年手术量约4500台,90%以上为三四级手术,腔镜等微创手术占85%以上,部分手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开展更是让闽西南患者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益处。科室还设有更年期门诊、复发性流产、肿瘤遗传咨询等特色门诊。

产科年分娩量约5000人,病理产科比例85%,是区域性产科重症救治龙头单位。互联网医院的加持,使得远程胎心监护成为可能,结合导乐分娩、无痛分娩、VIP优质服务等项目,给孕产妇带来更高的安全保障和良好的体验感受。该科是全市两家产前诊断机构之一,常年为出生缺陷的防治保驾护航。

生殖医学科常规开展一代、二代试管婴儿等技术,试管婴儿每移植周期成功率约60%,名列全省前茅,助孕成功并顺利诞下健康婴儿的患者最高年龄达到47岁。

近年来,妇产科团队在科研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科研立项、发表论文、申请专利、主编专著数量均显著增长。

【背景】

7年榜单

精准展示医技排行

STEM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提出的对于医学机构科技能力与水平的量化综合评价,该项研究已走过7年历程,力求精准展示医学机构在国家医学科技行列的位置。该研究覆盖创新活动全链条,统一标准、统一来源、统一方法,力求全过程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指标体系涵盖科技产出、学术影响、科技条件3个维度并不断完善,为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一医院

历年入围百强榜学科

●内分泌学与代谢病学(连续7年上榜)

●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学(连续7年上榜)

●耳鼻咽喉科学(4年上榜)

●神经外科学(3年上榜)

●胸外科学(3年上榜)

●肿瘤学(3年上榜)

●传染病学(3年上榜)

●妇产科学(2年上榜)

●泌尿外科学(2年上榜)

●心血管外科学(2年上榜)

●儿科学

●结核病学

●肾脏病学

●消化病学

●重症医学

●血液病学

●神经病学

上一条: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

下一条:坚决筑牢境外疫情输入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