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

发布日期:2020-08-30     点击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

排名逐年上升,智慧医院建设获点赞,大会现场分享经验

“2019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颁奖现场。

8月29日,2020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在广州召开,“2019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出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再次冲入顶级医院百强榜,成为厦门唯一上榜的医院。这也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进入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而且排名逐年上升,我们感到非常光荣。这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对医院发展的大力支持,离不开一院全体职工的开拓进取和团结奋斗。”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表示,“荣耀属于过去。进入顶级医院百强榜,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厦门这座高素质、高颜值的城市,需要与之相匹配的高品质医疗服务保障能力,第一医院责无旁贷。我们将鼓足干劲,策马扬鞭,不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进一步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连续三年上榜

排名位次再上升

8月28日-29日,由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在广州举行,现场公布了“2019届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系列榜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位列“2019届顶级医院100强”第93位,比去年前移1位。据悉,前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冲进顶级医院百强榜,排名第96位,实现了厦门顶级医院百强榜零的突破;去年再次跻身百强榜,排名上升2位,排名第94位;今年,百强榜上仍见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身影,且榜单名次继续前移。

“顶级医院100强”榜单堪称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风向标。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三年进入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意味着该院临床、教学、科研、信息化建设等综合实力稳步跃上了新的台阶。

“这几年,我们在打造人才高地、培育优势学科、提升科研水平、狠抓质量安全体系和信息化建设、构建医联体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整体学科建设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连续三年跻身中国顶级医院百强榜,正是对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实力的一种肯定。”王占祥院长表示。

加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

大会期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加入“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将宣传基地单位牌子交到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相关负责人手中。自此,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宣传登记的直接窗口。

“施予受”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平台是由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管理的国内首个器官捐献登记网站,成立于2014年3月。截至目前,已有140多万名捐献志愿者在该登记平台成功登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04年起陆续成功开展了肝、心、干细胞、骨髓等移植手术。2004年,第一医院就已经成功开展了肝脏移植手术,为4岁恶性肝母细胞瘤患儿成功实施肝脏移植手术。2014年,第一医院成功开展福建省首例病人捐献器官心脏移植手术,术后患者心功能恢复到I级。2016年11月26日,又完成福建省首例无需人工心肺机辅助双肺移植。

此次加入“施予受”平台,对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来说有着深远的意义。作为器官捐献推广的重要阵地,第一医院将继续努力推动器官捐献志愿者登记事业的发展,让更多患者重获新生,为器官捐献和移植工作做出贡献。

智慧医院HIC100强前十 受邀分享经验

▲第一医院智慧医院建设成就获肯定,HIC100强排行榜名列第6位。图为第一医院领取奖牌。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在“5G时代,智慧医院领航发展”论坛上向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者分享第一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践经验。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HIC7级的医院,智慧医院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挺进了中国智慧医院HIC100前十强,在“2019中国智慧医院HIC100强排行榜”位居第6,比去年排名又上升了1位。大会当天,王占祥院长作为智慧医院的代表在2020年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上发言,并受邀参加媒体见面会,在“5G时代,智慧医院领航发展”论坛上向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者分享第一医院智慧医院建设实践经验。

王占祥院长表示,这几年,第一医院基于信息化技术,在智慧医院建设上着力于智慧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包括人财物智慧化;智慧医疗主要是医技护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智慧服务主要从患者出发,让患者更方便、更好地看病。

以智慧医疗为例,第一医院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集成门户,形成无纸化、结构化电子病历,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减少医疗差错的产生。同时,通过结构化电子病历中的庞大信息形成全院级的医技诊疗数据中心,关联历次检查数据,方便及时、有效、双向查询和调阅,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指南与临床知识库,形成了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并根据诊前、诊中、诊后不同环节,满足不同需求。

“智慧医院是个大题目,信息化建设我们永远在路上。”王占祥表示,让患者受益更多,第一医院一直在不断努力探索,“未来已来,我们将抓准时机,用智慧医院建设促进医院大发展。”

据悉,大会期间,第一医院还被授予中国医院竞争力五星级医院(属于该项认证中的最高级别)和HIC7级智慧医院,成为全国首家智慧医院HIC7级的医院。

开设专场论坛

管理天团分享先进经验

在“医院标准化管理 质量先行”论坛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右二)应邀参加圆桌论坛,共议医院标准化管理。

第一医院能够连续入围顶级医院百强榜,离不开现代化的医院管理理念。在本次大会上,第一医院“管理天团”在多个论坛分享了先进经验。

在“医院标准化管理 质量先行”论坛上,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李卫华应邀参加圆桌论坛,共议医院标准化管理。

在论坛上,李卫华书记分享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标准化管理的经验,他表示,“医院始终以病人为中心,抓好质量与安全,积极引进国际化的质量与安全管理标准,2013年引入国际化医院管理标准——JCI认证评审,历经两年多创建,于2015年9月高分通过JCI评审,2019年2月再次高分通过JCI复评。第一医院按照国内外标准不断审视医疗服务和医院管理流程,让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化,不断提升医院管理水平。”

李卫华书记指出,“为了将标准化的做法固化下来,第一医院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比如通过HIMSS七级认证、通过电子病历五级及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五级乙等。在信息化推进中,医院借助信息化手段,将按照国际国内标准建立的质量与安全制度乃至整个体系‘画线走路’进行固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及安全性。”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开设了“现代医院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暨第二届白鹭论坛”专场论坛。近年来,我国提出在深化医改过程中要加强公立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融入医疗质量管理、医疗服务管理、医疗资产管理、医疗费用管理、医疗绩效管理等方方面面,全方位提升医院发展水平,为医院持续冲入顶级医院百强榜插上腾飞之翅。在本次专场论坛上,第一医院伊菁华总会计师、黄继义副院长、张福星副院长、马琪林副院长、赵敏主任、许中主任、朱海华主任、邵志宇主任、庄良金主任、弓凯等管理专家们分享了他们在各领域的实践经验。与会者纷纷表示,这些“厦门经验”令人获益匪浅。

顶级医院核心竞争力速览

引人才

打造高端人才队伍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高端人才队伍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永续活力。

2018年,第一医院又设立院士工作站及名医工作室,启动肿瘤科、放疗科、肝胆外科、胸外科、皮肤科、泌尿外科、儿科、消化内镜、耳鼻喉头颈外科、内分泌糖尿病等学科的院士工作站和名医工作室,引进了包括院士在内的顶级医学专家团队,包括放射治疗科于金明院士及其团队、泌尿外科叶章群教授及其团队、呼吸内科徐凯峰教授及其团队、胃肠外科李国新教授及其团队、胸外科张逊教授及其团队等,通过专科特色技术支持、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多位一体的合作,全面提升学科专业人才素质和科室临床、科研能力。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通过“人才柔性引进”,吸纳了一批在国内顶尖的集临床医疗和科研为一体的高水平人才担任特聘主任。血液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内镜中心、骨科、妇产科等专科先后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李华伟教授、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所长姚礼庆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韩明哲教授等国内知名医院的顶级专家签订“双主任制”学科共建特聘主任协议。

在引进领军人才的基础上,医院非常注重中青年骨干的培养,先后送一批年轻骨干到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学习。同时,医院加强对外协作,瞄准国际国内前沿,通过专科特色技术支持、学术交流、资源共享等多位一体的合作,全面提升学科专业人才素质和科室临床、科研能力为提升临床科研水平。

树品牌

九学科入围全国百强

学科发展了,医疗水平才能提升。近年来,第一医院不断推进医学品牌学科建设,加大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学科建设水平、临床诊疗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第一医院目前拥有儿科、临床护理2个国家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血液内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胸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儿科、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包括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胃肠外二科、胃肠外三科、核医学科、肿瘤实验室等肿瘤医院相关学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等1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今年8月21日,代表中国医学科研创新能力最高水平的“2019年度中国医院/中国医学院校科技量值(STEM)”在北京正式发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第一;31个临床医学二级学科及部分三级学科中,第一医院共有9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占所有参评学科总数的29%,其中3个学科排名全省第一,学科进榜数位居全省前三甲、全市第一。其中,内分泌学与代谢病学、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学、胸外科学、肿瘤学连续入围百强,成为百强榜“常青树”,血液科、脑科中心、泌尿外科、重症医学和妇产科等5个专科厚积薄发为百强榜上注入新生力量。这标志着第一医院学科建设发展已迈向“科技腾飞”,取得突破性进展。

抓科研

从医匠转向医学家

医学有许多未知领域,医务工作者要不断科研创新。近年来,第一医院逐渐走上临床科研并重的发展道路,推出系列措施鼓励科研创新,越来越多医生从医匠转向医学家,积极在临床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对不同诊疗方案的比较优化更好地服务患者,实现临床和科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目前,第一医院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6个厦门大学院级科研平台。这些科研平台提升了转化医学水平,提高了科研创新实力。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第一医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项49项,其中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项。截至目前,全院共发表SCI论文700余篇,连续多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稳居全市卫生系统之冠。

背景

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成立于2004年1月9日,是目前医疗界较为权威、科学的第三方医院评价机构,由来自国内外的管理专家组成具有国际化背景和国内医院咨询实战经验的研究团队。顶级医院排行榜排名涉及医院规模、医疗技术、医院运行、学术影响力等多维度指标。该排行以大数据为工具,多渠道收集数据,不采信单一来源而未经清洗的数据,坚持“数字说话、时间说话”,对医院进行第三方综合评价排名,旨在推动医院管理职业化、医疗数据透明化。

从竞争力要素层面上看,医疗技术和学术影响力是衡量顶级医院竞争力水平的核心要素。信息互联HIC则通过院内互联、院际互联、第三方互联和大众互联四个维度分析。

上一条:交出让百姓满意的“答卷” ,“国考”尖子生第一医院领跑

下一条:​综合排名全市第一 9个学科进全国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