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鲜出炉的2021届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上,厦大附一排名创历史新高,升至第85名
王占祥(左二)上台领奖
今年,走过85年不凡历程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厦大附一”),收到了两份不同寻常的生日献礼。日前,国家卫健委公布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国考”成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获评综合医院A+等级,排名从全国57名上升至56名。而在前日召开的2022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上,2021届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新鲜出炉,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连续4年成为我市唯一跻身全国百强榜的医院之后,此次再度上榜,且排名创历史新高,升至第85名。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成绩的背后是汗水和泪水,是一代又一代‘一院人’的奋斗与付出!”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王占祥表示,“今年适逢医院建院85周年,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一院人,站在过去与未来的交汇点上,交出的两份亮丽成绩单,这既是向85周年献礼,又意味着更重的担子,接下来,厦大附一将继续砥砺奋进,以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助力厦门加快建设高水平健康之城。”
连上榜 稳攀升 两份“大考”成绩单彰显实力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素有“国考”之称,是国家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作为官方最具权威性的医院考核排名,“国考”考核指标体系涵盖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四大维度,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的“金标准”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
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已实行3年。近两年来,厦大附一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的高分成绩位列全国百强,且排名逐年攀升。在7月7日公布的2020年度“国考”成绩中,该院总得分817.7分,在全国1227家综合医院中排名第56位,排名较2019年度更进一步,再次进入A+序列。
7月9日,2022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在厦门召开,会上发布了多个榜单,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中国顶级医院100强榜单”。厦大附一连续5年跻身顶级医院百强榜单,排名稳步上升。
在2022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上,信息化助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成为关注焦点。厦大附一在大会上分享了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让大数据成为新时期现代医院建设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探索出更多好的模式、新的技术、新的手段为医院所用,给患者带来更便捷和更可及的就医体验,让医院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发展。
引人才 强学科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服务水平
骄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素质专业人才。长期以来,厦大附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卫健委的支持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高端人才队伍体系,为医院发展提供永续活力。该院在全市率先通过“人才柔性引进”,吸纳一批国内顶尖的高水平人才担任特聘主任,带领学科驶入快速发展轨道。近年来,医院积极设立院士工作站及名医工作室,通过专科特色技术、资源共享等多位一体的合作,持续提升学科综合实力。无论是高层次人才数量,还是中青年骨干数量、高水平医学院校毕业生招聘数量,厦大附一都位居全市卫生系统第一。
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最强动力。近年来,厦大附一不断加大品牌学科培育力度,国家级、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卓有成效,今年又有一批优势学科获批重点专科。目前,厦大附一拥有儿科重症、临床护理、肿瘤学共3个国家重点临床专科,数量稳居全市第一;拥有2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分别是心血管内科专业、内分泌专业、免疫学专业、血液内科专业、神经外科专业、胸外科专业、泌尿外科专业、儿科、耳鼻咽喉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包括肿瘤放疗科、肿瘤内科、胃肠外二科、胃肠外三科、核医学科、肿瘤实验室等肿瘤医院相关学科)、医学影像科、麻醉科、病理科、神经内科、骨科、普外科、消化内科、感染科、中医全科医学科,几乎占了全市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4个)半壁江山。
厦大附一不仅品牌学科多,各学科之间还积极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MDT),采用多种手段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该院先后成立肺癌和胃肠道肿瘤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肺结节多学科联合诊疗中心、肝癌多学科诊疗中心、淋巴瘤多学科诊疗中心等,疑难重症诊治能力和整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让广大患者不出福建、不出厦门就能得到高水平的优质诊疗服务。
促融合 重科研 聚焦前沿奋力攀登医学高峰
厦大附一积极推进科研平台与临床研究平台建设,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拥有3个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脑科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妇科生殖健康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厦门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头颈和胸部(肺、食管)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同时,拥有1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糖尿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重点实验室6个,拥有6个厦门大学院级科研平台,这些平台帮助医院提升了转化医学水平,提高了科研创新实力。该院还与厦大合作成立厦大医学院神经科学系与血液病学系,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引领学科创新发展。
厦大附一聚焦临床关键性技术和热点难点问题,在前沿科研领域持续发力,取得一系列成果。近年来,该院国科金立项数量创下厦门卫生系统年度国科金立项最高纪录,连续位居全市卫生系统之冠,去年国科金资助经费创历史新高。2021年度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46名,居福建省第一位。医院还建立了“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技术示范性平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立项,是福建省医疗机构首次获得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实现了零的突破。厦门生物等效性(BE)/I期临床试验平台BE项目进展顺利,获批国内独家首仿的仿制药多项,为福建省仅有一家获批首仿药的机构。今年,厦大附一携手中国药科大学等顶尖新药研发机构,开展ICIC-002(食品)对防治便秘的临床有效性及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相关影响的评价探索性临床研究,将进一步促进该院对创新疗法的开发和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新的用药保障及防治手段。
新技术 新手段 让医疗有温度更有力度
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医疗服务质量是重要的衡量指标。近年来,厦大附一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以后勤服务为突破,推进实现急慢分治,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
2020年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通报表扬2018-2020年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对3年来改善医疗服务表现突出的先进示范典型进行通报表扬。
厦大附一一举揽获“改善医疗服务示范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示范科室”“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三项国字招牌。
厦大附一自2014年正式开展日间手术服务,2019年6月份开始推进“集中式手术、集中式管理”的日间手术管理新模式。医院构建了独立的日间手术中心,包括日间手术室、日间病房及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医院在门诊楼腾挪了1400平方米用于日间手术室建设,设置了7间手术室及配套的综合服务功能区。同时,开设一层1600平方米日间手术病房,设置了50张病床,配备专职的医疗、护理人员管理病房日常运行。
日间手术开展以来,厦大附一平均每天开展手术50台以上,随着市民对日间手术的认可和了解,近期更是逐渐攀升到每日百台手术。手术方式也扩展到现在的105种术式,覆盖上百个常见的病种,如腹股沟疝修补术、脂肪抽吸术、外痔切除术、宫腔镜电切术、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等,也包括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陈旧性前十字韧带重建术(经膝关节镜)、显微镜下左侧精索静脉结扎术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等复杂手术。
扛使命 勇担当 危急时刻冲在第一线
厦大附一不仅在“国考”等大考中屡屡斩获全市第一,在勇担使命承担重大保障任务时,也每每冲在第一线,在一场场硬仗的洗礼中磨砺提升,每次出色完成任务,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起坚强防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作为省级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厦大附一的管理水平、救治能力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以最快速度、最强担当、最高使命感,坚守抗疫一线,打出一场漂亮的防疫阻击战,实现了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阶段性“双清零”、医务人员“零感染”、危重症患者100%治愈、无死亡病例,因其表现突出,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2021年,当新冠疫情发生,厦大附一的白衣战士们奋战在厦门多个阵地,已先后调派11000多人次医护人员执行核酸采样任务,包括深入疫情最严峻的同安区。
2022年,当泉州、上海等地出现疫情时,厦大附一的医护人员继续挺身而出,支援疫情防控一线,不仅如此,2022年3月,按照市政府统一工作部署,厦大附一全面接管厦门国际健康驿站医疗相关工作。自接到任务开始,3月11日成立专班组,3月16日专班工作组全体进驻。3月17日闭环管理, 3月28日顺利启用。
可以说,只要有需要,“一院人”就将使命责任扛在肩上,冲在第一线,与时间赛跑,和病毒战斗。
【同步新闻】
首届公立医院绩效案例大赛
厦大附一获佳绩
厦大附一质管部黄婧颖(右二)上台领奖
作为2022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重要配套活动,首届公立医院绩效案例大赛于去年底拉开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共有来自15家医院的15个案例入围总决赛。在7月8日的总决赛中,选手们在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现场PK,厦大附一荣获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首届公立医院绩效案例大赛旨在遴选绩效管理标杆医院,提供绩效管理可复制和可借鉴的经验,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打好基石。厦大附一的案例主要阐述运用大数据助推精细化医院绩效考核管理。该院将国考、市考、科室考核三考合一进行一体化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绩效管理的过程进行监控、管理、改进,取得良好效果。
在2022中国医院竞争力大会上,厦大附一还在白鹭医院管理论坛、量化评价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福建专场、智慧医院的顶层设计和模块化实施论坛、新三级评审标准下的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做了精彩分享。
文章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