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陈晓慧)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小儿骨科,成为厦门首家开展小儿骨科治疗项目的医院。
按成人的方法来治孩子的骨科问题,已造成不少悲剧,欢欢就是受害者。
欢欢是一名患有双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小女童,只有2岁,在外地已经治疗一年半。医生在把欢欢脱位的两边股骨硬塞进髋关节后,用支架、外包扎给她固定关节一年半,期间没有更换过外包扎,始终让她保持蛙形腿的姿势。最后,欢欢左边关节成功复位了,右边不成功,股骨头还出现坏死,现在又得卧床1-2年时间。
第一医院小儿骨科专业组负责人、副主任医师李楠竹说,本该3个月更换一次外包扎,硬是把欢欢正在发育的髋关节包扎了一年半,这根本没有按照小儿骨骼发展的特性来治疗髋关节脱位。
李楠竹说,过去,不少市民甚至是专业骨科医师对小儿骨科的治疗都存在误区,认为小儿骨科疾病只需要把大人的等份按比例缩小后,就是小儿骨科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些非小儿骨科的医师,照搬成人骨科的治疗方法后,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因为,外伤后,大人只是单纯骨折,小儿则要涉及以后的发育,如果是靠近关节的地方摔断了,骨头就有可能长歪。所以,年龄不一样,治疗方法应不一样。
小儿骨科主要收治14岁以下的骨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