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因急性胆管炎住院手术,术后恢复良好。出院前夕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病人消化道大出血,一度出现休克。医生说,幸亏大出血是发生在住院期间,否则病人生命就很危险。
10月中旬,李先生因右上腹疼痛3天急诊入住第一医院。医生检查后确诊患者是胆囊、胆道结石引起的急性胆管炎。经过手术治疗,李先生胆道里的石头顺利取出了,术后恢复良好。第九天正当他们打点行装准备出院时,李先生突发消化道大出血,血便1000多毫升,血压下降,出现休克表现。经过紧急抢救,病人生命保住了。当天晚上医院急诊给病人做血管造影(DSA),寻找出血点,几个小时的寻找却未发现出血灶。第二天一早,李先生再次大量便血,血压又直往下降,这一次的血管造影检查终于找到了十二指肠的出血点,医生当时考虑是十二指肠血管瘤破裂。
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许东辉主任医师说,李先生的出血是消化道间歇性的大出血,总出血量1万毫升左右。由于出血止住后寻找出血点很困难,所以第一次的血管造影没能找到出血点。手术当天,肝胆胰血管外科、介入治疗室、内窥镜室等相关科室医生都到齐了。由于病人整个肠腔积血,寻找出血点犹如大海捞针。经过3个小时的寻找,终于找到了致命的“出血口”,确实是十二指肠血管瘤破裂。
许东辉说,这个病人症状很奇怪,其一,做胆道手术前胃镜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病变,只是慢性炎症;再者,十二指肠大出血的病人一般都有呕血,他却没有,而是拉出大量鲜血。术后病理报告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十二指肠血管瘤破裂,更令医生惊讶的是,胃和空肠的病理切片显示病人黏膜及黏膜下有广泛的混合性血管瘤。
许医生说,肝脏、皮肤的血管瘤较常见,消化道的血管瘤就比较少见,消化道弥漫性的血管瘤更是罕见。参与手术的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陈福真教授说,他从事外科工作40多年,也未曾碰过类似的病例。如此凶险的消化道大出血能抢救成功,得益于第一医院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精湛的医术及先进的检查设备。
近日,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李先生康复出院了,出院前血色素、肝功能都已恢复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