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凌晨6:00,第一医院在杏林分院为首批共6名川籍伤员举行了简短的欢送仪式,12名伤员及家属和爱心病区的医护人员代表依依惜别,互留电话,相约来日再叙。
6名伤员及家属都面带微笑,气色红润,他们手捧着鲜花,依依不舍地和医护人员道别,转运来厦当天就在一院过了一个不寻常生日的17岁女生杜晓琴热情地邀请医护人员,有空到她的家乡卧龙去玩,“到时候我给你们做导游,带你们看大熊猫。”
晓琴和13岁的彭磊与爱心病区的杨银玲护士长在短短18天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得知这两个孩子要和首批伤员一起返乡的消息后,忙到快7点才下班的杨护士长顾不上辅导第二天就要期末考试的儿子,赶到街上专门给他们准备了路上吃的水果,还一再叮嘱他们回到家乡,有什么困难就写信或打电话。
目前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和细心护理,在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35名四川灾区伤员大部分病情趋于好转,已有10余人达到出院标准。经病人和家属同意,首批出院6人,今天,他们要和厦门其他医院的40余名康复病人一道去福州乘坐返回成都的火车。
其中伤情最严重的董晓红老师,来厦时左、右小腿多处骨折,特别是左腿部分肌肉已经坏死,肌腱外露,深可见骨,几乎丧失了活动功能,如感染控制不好,极有可能要截肢。同时董老师在地震时受到严重的精神刺激,极度焦虑、忧郁,一直不肯说话。爱心病区的专家们专门为董老师会诊,制定了从控制病情恶化到医治心灵创伤的一整套治疗方案,“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会做100%的努力,确保35名伤员都能健康、完整地离开医院。”专家们在积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通过手术成功剥离了她坏死的组织,使腿部伤口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现在新的肉芽已经长出来了,董老师的腿保住了!人也有说有笑了……
出院病人情况
田春勇的大儿子代表首批出院的病员及家属感谢厦门的人,感谢医生护士,感谢四川住厦门的老乡、市红会等,让他们在厦的四川病员及家属有回家的感觉,不知要以什么方式来感谢大家,想通过厦门的媒体对厦门市的乡亲表示感谢。
田春勇介绍说:“家里的房子都倒了,我的腿最怕坐车,本来回去想到小儿子家,但是他们家在离成都火车站还要15小时路程的地方,且小儿子在映秀镇一所学校教书,由于学校倒塌,映秀镇的学校都要搬迁到山西省,老师和学生都过去,要三年左右才回来。由于行动不便,回去也没有准备什么,只能到四川救助站等安排。
彭磊:彭磊的妈妈说买了些厦门的干虾米,比较新鲜,带回老家。在都江堰的房子倒塌了,回去就直接转坐大巴车到彭磊的爷爷家居住,爷爷家在都江堰翠日湖镇,离成都火车站还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在厦门的日子非常开心,明天就要回去了,觉得很高兴。
卢成秀:厦门很好,但是也很想家,家在绵竹县青岛镇石家塘村,本来想到医院外面逛逛看能不能给老家的人带点特产,但是最近一直下雨,没有机会出去。家里的房子都倒了,昨天和家里的妹妹联系,前两天又有余震,还有砸到人,现在村里的人都住在帐棚里,回去后等政府的安排。
马富槐:他说他在厦门感受到了像亲人一样的照顾,现在病情好转了,由于一起前来的女儿家里有庄稼的事要做,就想赶紧回去,以后再到当地做病情复查。已经和家里的人联系了,回映秀的过渡安置房居住,家里的老伴被安置在新津县的安置所里,估计要过几个月后才能回来。
许清凤:家住什方市,由于居住的地方与震中心在同一地震带上,受灾情况和震中一样,回去后住帐棚,打算自力更生,尽最大的努力自救。
杜晓琴:早在两天前就听说首批返乡伤员18号要走,感到非常兴奋,因为她早就想回去了,昨天在医院做了复查,医生说可以出院了,她非常高兴,因为只有这批回去的时间对她最有利。她接到学校的通知6月27日要集体乘坐火车前往山西校区读书(就读高一,要在山西三年),由于平时在班级的人缘不错,同学们还为她准备了迎接仪式,欢迎她回来。她打算到成都后就直接回卧龙的家探望父母(现在住帐棚),然后就去探望居住在都江堰的奶奶,最后到成都火车站与老师同学集中前往山西读书。她还说了件事,就是在地震发生的前几天,她家的小狗竟然哭涕流泪,是真的哭了,看到家里的人走进房子它就会大叫,果然几天后就发生了震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