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那些事儿:乙肝治不好?不用治?

发布日期:2021-05-21     点击数:

生活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乙肝的传说,

乙肝治不好?乙肝不用治?

大三阳才要治,小三阳不用治?

乙肝要用中药、偏方才能治好

......

是真是假?听听专家怎么说!

副主任医师【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

其实这些不需要科学的佐证,便不攻自破了。比如中药、偏方对病毒性乙型肝炎有用的话,那我国就不会成为乙肝大国了。


我国乙肝的相关数据




2014年,中国疾控中心对全国1~29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4岁、5-14岁和15-29岁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BsAg)流行率分别为0.32%、0.94%和4.38% ,与1992年比较,分别下降了96.7%、91.2%和55.1%。

虽然1992年起,我国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002年开始免费接种,使我国乙肝流行率逐渐下降。

但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发病率仍位居我国传染病首位。再加上人口基数大,以前的流行率高,我国仍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据估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HBeAg流行率为5%-6% ,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CHB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所以,乙肝的预防和治疗依旧要引起重视!

乙肝的危害是什么?




全球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疾病,其中肝硬化占30%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占45% 。

我国肝硬化和HCC患者中,由乙肝病毒所致者分别为77%和84% 。未经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CHB)的肝硬化年发生率为2%-10%。

代偿期肝硬化进展为失代偿期的年发生率为3%-5% ,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生存率为14%-35%。

非肝硬化HBV感染者的HCC年发生率为0.5%-1%。肝硬化患者HCC年发生率为3%-6%。


| 走向肝硬化

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年龄较大、男性、发生 HBeAg 血清学转换时>40岁、ALT持续升高),病毒(HBV DNA>2×103 IU/ml),HBeAg持续阳性,C基因型,合并丙肝病毒(HCV)、丁肝病毒(HDV)或艾滋病(HIV)感染,以及合并其他肝损伤因素(如嗜酒或肥胖等)。



| 走向肝癌



肝癌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直系亲属中有肝癌者、血清HBeAg高水平、接触黄曲霉毒素等均与HCC高发相关。

较低的HBeAg水平常反映宿主对HBV复制和感染具有较好的免疫控制能力。
研究显示,   即使HBeAg阴性、HBV DNA低水平,不论B基因型还是C基因型,HBsAg水平较高( ≥1000 IU/ml)者   发生HCC的风险仍较高

还有一些地区是肝癌的   高发地区   ,比如   厦门的同安翔安,江苏的启东   等。  

正是由于感染乙肝病毒存在上述的危害,所以临床上我们需要积极的治疗乙肝。

乙肝能治吗?治得好吗?



研究显示, 长期口服抗病毒治疗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 的组织学病变, 显著降低肝硬化并发症和HCC的发生率 ,降低肝脏相关和全因病死率。
使用 干扰素 可以通过有限疗程的治疗控制乙肝,甚至一部人群可以 达到临床治愈 ,获得乙肝治疗的金牌 。
近几年,随着更多抗病毒药物的上市,为乙肝的治疗,甚至功能性治愈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 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情况有:



除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需积极考虑抗病毒治疗外,血清HBV DNA阳性、ALT正常患者,如有以下情形之一,则疾病进展风险较大,也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肝组织学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G2)或纤维化(≥S2 );
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但有肝硬化/肝癌家族史且年龄>30岁;
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1次,持续12个月),无肝硬化 /肝癌家族史但年龄>30岁,建议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检查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有HBV相关的肝外表现(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怎么治疗乙肝?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


目前主要为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以及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拉米夫定,提比夫定,阿德福韦这3种药因高耐药不推荐使用。

在初治CHB患者中,ETV治疗5年的累计耐药发生率为1.2% ;在拉米夫定耐药的CHB患者中,ETV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升至51% 。

故恩替卡韦不应作为拉米夫定耐药的替代方案,虽然耐药率不高,但仍应注意,有经济条件者可考虑更高基因屏障的药物。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可强效抑制病毒复制,耐药发生率低,并且生育安全性高,故临床广泛在使用。但存在一定的肾脏骨骼毒性,所以需要特别注意,一般60岁以上不推荐,用药过程定期检查尿常规,肾功,生化,骨密度等。

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AF)对肾功,骨密度的影响显著优于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临床上如果经济条件许可,可以作为口服首选

| 价格低廉的国产药和费用相对较高的进口药怎么选?



因为我国人均GDP还不属于发达国家行列,加上医保负担大,故国家执行所谓4+7的药品带量采购政策,使得国产药品大幅度降价进入临床应用,但同时国家也通过价格谈判,使得进口药品的价格也出现大幅度下降。 所以如果经济不能负担进口药品,价格低廉的国产4+7药品也是可以选择的。
干扰素
已批准长效干扰素(一周一次)和普通干扰素(隔天一次)用于治疗乙肝。 因普通干扰素副作用更大,效果不佳,一般不常规推荐。
临床干扰素首选Peg-IFN-α (长效干扰素),目前国内主要使用注射派格宾进行抗病毒治疗。
但是干扰素往往因为副作用明显,又效率不高,被适用人群所排斥拒绝。


干扰素比口服药物更早用于治疗乙肝,临床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随着长效干扰素的上市,副作用及疗效相对于普通干扰素已有显著的进步


我们知道干扰素有抗病毒,抗肿瘤,抗纤维化三大作用,故在现有的抗病毒方案中,干扰素降低肝癌,肝硬化的风险 更优于口服药
临床上通过干扰素优势人群的筛选,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而副作用在严密监测,及医患配合下 多数是能耐受的
| 普遍的原则是: 有抗病毒指征,没有抗病毒禁忌症,暂时无生育需求,经济能负担都值得尝试干扰素治疗。

| 特殊情况的乙肝:


隐匿性HBV感染( OBI )表现为血清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阳性。
在OBI患者中,80%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HBc阳性,称为血清阳性OBI ;但有1%-20%的OBI患者所有血清学指标均为阴性,故称为血清阴性OBI 。
临床还需要注意因免疫抑制治疗,放化疗等导致的乙肝再激活甚至肝衰的问题。
如果两对半HBeAb和(或)HBcAb阳性,无论HBsAb是否阳性,当需要免疫抑制治疗、放化疗等情况,则应当质询感染科医师给予预防性抗乙肝病毒治疗。




本文作者    




375BB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肝病科】

副主任医师,硕士,农工党党员,从事感染性专业工作10余年。

擅长常见传染病的诊治。对病毒性肝炎如乙肝、丙肝,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自免肝等各型急慢性肝炎的诊治,对艾滋病、水痘、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的诊治有独特的见解,熟练肝脏病理活检和人工肝治疗;特别精于非病毒肝损的诊疗(如脂肪肝、自免肝、铁代谢性等)。并于上海仁济医院进修非病毒性肝病,师从国内著名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及脂肪肝专家。广州八院进修艾滋病。

肝病,感染性疾病门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上午。

地点:门诊B区1楼3号诊室。









上一条:视频 | 胳膊肘总是比较黑,怎么办?

下一条:预防胃癌!从健康体检主动筛查幽门螺杆菌(Hp)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