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春捂”有益健康

发布日期:2011-04-06     点击数:

冬去春来,又到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随着气温回升,不少人急不可待地脱去了厚衣服、换上了薄被褥。医生提醒,由冬季进入春季后,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正处在调节之中,抗病能力都比较低,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还是要适当捂一捂。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微生物、病毒借着适宜的温度、湿度开始大量繁殖,因此在春天不但流感、流脑等各种传染病高发,而且冠心病、胆结石、肝炎、精神性疾病也常常容易复发。尤其是早春之时,天气反复无常,往往早晨还是阳光明媚、春风送暖,到下午或者晚上却又寒风乍起,气温骤降,由于人们在冬季怕冷,大部分时间都在居室内度过或穿得很多,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下降,很容易被忽冷忽热的天气打倒。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赖畅钦副主任医师说,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节,它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气候多变,温差很大,可谓是“乍暖还寒时,最难将息”。 如果过早地脱去保暖外衣,寒气会乘虚而入,最常见的就是感冒。闽南地区湿气相对比较重,尤其在春季更要注意防范。天气偏冷的时候,风中夹着寒气,受这种天气侵袭后,易出现全身酸痛、头重脚轻、腹泻等风湿寒的表现;天气热时,风中夹着湿热,这时身体受侵袭后易出现口苦、口臭,上火等风湿热的症状。

因此,乍暖还寒的春天,赖医生建议广大市民,切忌天气一转暖就急着减衣服、被褥,要根据天气的变化,一件一件地减,以符合“春捂”的养生之道。另外,体虚的人可以吃一些益气固表的中药,提高身体抵抗风寒侵袭的能力。饮食上可以适当吃一些酸性养肝的食物,如枇杷、草莓、西红柿、木瓜等。要多参加户外运动,让身体适当出汗,但是要随身携带毛巾和外套,及时擦去汗水并增加衣服。一旦受风寒后,可以喝点用红糖煮的姜汤。

上一条:体内“定时炸弹”爆炸 七旬老翁险丧命

下一条:春季带状疱疹易发 感冒劳累小心“蛇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