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孩长年咳嗽不止,甚至多次咯血,多方寻医未能探明原因,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特殊的检查方法查明,原来女孩患有罕见的心肌病。
婷婷(化名)今年14岁,自出生以来就体弱多病,长年咳嗽不止。4年前,婷婷开始间断咳血,今年4月上旬婷婷症状加剧,经常一天咳到晚,整口整口的吐鲜血。在我市某医院,婷婷被怀疑有缩窄性心包炎,需开胸手术。手术后,证明心包是正常的,婷婷没有缩窄性心包炎。
出院后,婷婷原有的症状并没有好转,反而日益加重。不得已婷婷再次住院治疗,这次她住进了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根据检查结果,婷婷肝脏明显水肿,并且有淤血,肚子也是圆鼓鼓的,稍有活动就感觉气喘。查阅大量的书籍后,医生怀疑婷婷患有罕见的遗传性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心内科教授李卫华说,限制性心肌病是以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纤维化,心脏舒张功能严重受损,而收缩功能保持正常或仅轻度受损的心肌病。本病大多为散发性,确切发病率未明,日本曾报道发病率仅为0.2/100 000。
李卫华教授说,要确诊此病,需要同时监测左右心室的压力,如果左室舒张末压力超过右心室舒张末压5毫米汞柱,即可确诊。术中,医生同时从婷婷的股动脉和股静脉把导管送入左右心室,结果测得左心室右心室压力差竟达15毫米汞柱,确诊为限制性心肌病。
李院长解释说,目前此病在我国发病率极低,文献报导很少,临床诊断困难,一旦出现心功能不全,总体愈后极差,最终需心脏移植。
确诊后,医生为病人使用了利尿,控制感染的药物,经过十天左右的治疗,病人肝脏明显缩小,咳嗽、咳痰、咯血症状也明显消失了,活动后也不气喘了。不过李院长说,这种病需要长期随访,病人要注意休息,减少体力活动、加强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