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区病房2024.09
新生儿区病房有这么一位“特殊”的妈妈,她能从容的应对危重患儿的护理工作,更是帮助早产儿及需要特殊照护的患儿成功从医院过渡到家庭照护的桥梁——“高玲珊妈妈”。
桥梁
当我们的早产儿、危重及特殊疾病患儿闯关成功走出NICU时,只是宝宝们迈过的人生第一道坎,在回归家庭的漫漫征途上仍然面临着许多难关,需要医护人员提供专业的医学指导和培训,筑起桥梁,帮助患儿更早、更好的回归家庭。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不仅提升了家属对患儿的照护能力和照护信心,更提高了患儿的居家生活质量,降低患儿再住院率。
照护支持
“高玲珊妈妈”——是科室早产儿随访护士,也是家庭化病房的重要参与者,在负责危重患儿护理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妥善安排即将出院的特殊患儿的家庭陪护及培训等相关事宜。她有较强共情能力,热情、耐心、有责任心且善于沟通,她经常与医生、责任护士及主要照护者共商讨制定患儿个性化照护指导方案;借助视频、模具等,手把手指导父母参与式照护技能;评估家属照护能力和家庭准备情况,不断完善家庭化病房的工作流程等,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

个性化指导
“宝宝这么小,我都不敢碰她”,“我们家宝宝脸憋的通红,是不是发绀啊”……家属的紧张、焦虑、无措,在来到家庭化病房陪护的这一刻,更加具象化了。“玲珊妈妈”看在眼里,易地而处,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家属如何对家庭氧疗的宝宝进行病情观察,让经口喂养困难的宝宝从管饲过渡到全经口喂养,肠造瘘口宝宝的护理等;以及袋鼠式护理、生长发育监测、异常情况早期识别及急救处理等。此外,她带领持续质量改进团队录制了各类新生儿宣教视频,建立了需特殊照护患儿出院后的紧急联络微信群,随时为居家照护遇到棘手问题的家属提供指导。

社会支持
家庭参与式照护病房开展以来,医护齐心合作,让更多的患儿和家属参与进来。她在科室领导的支持下细化手册,优化评估需求及评价照护能力,培训科室人员以提供同质化护理。她耐心地和家属分享经验,讲授技巧,答疑解惑,大大缓解家属因患儿住院及封闭式管理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许多家属迫切的提出想参与到家庭病房中,家住泉州的超早产儿“安安”的妈妈,为了能连续性的参与家庭病房,更是在医院旁租住酒店,以便每日早早的来学习怎么样科学照护她的“早到天使”。家属的积极配合和支持,给了“玲珊妈妈”极大的鼓舞。至今,已有260多个家庭受益其中,在“玲珊妈妈”的辛苦耕耘下,也让生物—医学—人文理念得到充分的体现。
发展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玲珊妈妈”深知作为新生儿区病房的医护人员,要做的不仅是患儿的治疗、护理,更有对家属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指导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举全科之力托举起的“家庭参与式照护”,克服种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需要特殊照护的患儿家庭,取得了家属的认可及赞赏。希望通过团队的通力合作,能提高社会对新生儿家庭病房的认知度,得到社会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推动制定和完善新生儿家庭病房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服务质量和安全,切实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和患儿的生存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