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病房的惊雷与柔光

发布日期:2025-10-09     点击数:

产科病房的惊雷与柔光

产科病房 陈珊玲

七月的第一缕阳光悄然漫过窗台,宣告着六月在忙碌中的完整落幕。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这平凡一月里,门急诊接诊量逾千,收治住院孕产妇三百余,三百个新生命亦在此初啼——数字之下,是交织着惊心动魄与细水长流的人间烟火。

作为厦门市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这里不仅接诊正常妊娠的孕妇,更承担着各类高危孕产妇的生命救援重任。从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病,再到妊娠合并肿瘤、脑出血、Wernicke脑病等危及生命的复杂病症,每一位患者的救治都关乎两条生命的存续。对于产科医护团队而言,应对各类危急重症早已融入日常,在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中,医护人员凭借丰富经验与快速反应机制,在每一次生死较量中践行医者使命。医护始终以精湛医术与专业素养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

6月18日19:46,病房中一位胎膜早破的孕妇突感阴道肿物脱出。主管护师邱威昵如警觉的烛火,察觉那细微异动后立即上报。霎时,“脐带脱垂”四个字如惊雷炸响——脐带一旦受压阻断血流,腹中小生命转瞬即濒临窒息。护师黄丽娜的呼救声划破宁静,应急预案瞬间启动。疏散人群、推床疾行,医护协作如精密的发条,护送孕妇奔向手术室。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科团队闻令而动,短短五分钟一切就绪,生命之门再次打开。19:58手术开始,20:02,一声嘹亮啼哭穿透了紧张空气,如破晓钟声击碎生死阴霾——从发现险情到胎儿娩出,仅用十六分钟,比国际抢救黄金时限还快了近一半。那十六分钟,是生命与时间无声的角力场,每一秒的推进都踩在悬崖边缘;当婴儿的啼哭最终刺穿寂静,悬在刀尖上的时间才骤然落地——那胜利之音,是时间之刃被生命柔韧所折服的确证。

惊魂甫定六日之后,6月24日的18:50。一名孕34+周的孕妇突发腹部剧痛伴出血。助产士杨虹彬床旁查看,纸尿裤上刺目的鲜红与羊水混合,如不祥的符咒。值班医生诊断为凶险的胎盘早剥,警报再次拉响!杨虹彬主管护师守护胎心,林依媚护师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推车疾行如飞。19:10手术开始,19:12胎儿娩出,剥离面达90%的胎盘触目惊心——那短短两分钟,是千钧一发之际对“稳与准”的极限验证:当剥离的胎盘如破碎的盾牌,在时间废墟上,唯有医护的镇定与专业能重新拼合出护佑生命的版图。

然而病房的底色,并非总由惊雷铸就。更多时候,是责任组长彭雪珍、曾赛玉带领团队,在晨昏交替中守护着平凡的日常:廖丽明、曾黄珺、张玉乡、詹雅婷、邹晓力、吴清霞、冯婉煌、魏锦虹……她们的身影穿梭于病床之间,恰似日复一日朝升夕落的潮汐,将耐心与爱心浸润每一次打针换药的基础护理、融入每一句温柔叮咛的健康宣教。另一边,是黄清姐、杨丽茹、林伟娜、盛燕婷、黄艳慧、陈珊玲、陈荟鑫、王雅茜等护士一次次听胎心、记录宫缩、指导呼吸、观察产程,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日复一日编织着温暖的日常;而她们俯身指导新母亲哺乳的剪影,更化作锦旗与鲜花背后,那枚最动人的朴素勋章。

为提升优质护理,护士长陈丽芳又在6月24日开展一项暖心举措:在出院高峰的上午十点至十一点,收费员进驻产科护士站,家属免去上下奔波排队之苦;新生儿预参保工作的推进,更是省却了办事家属的“跑断腿”。除了这项举措,陈丽芳护士长之前已经开展了很多工作,恒温箱加热会阴冲洗的消毒液,避免冰凉的消毒液对皮肤的触感,鼓励护士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开展孕妇课堂。这背后,是对生命诞生之初繁琐流程的体察与关怀。管理最深的温暖,正是将心比心融化在那些曾经令人奔波的褶皱里,让新生之路少些磕绊,多些顺达坦途。

六月离去,那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那润物无声的日常守护,连同新举措带来的便捷温暖,已沉淀为产科长廊永不消逝的底色。每一次危情化解,是专业利剑斩断险阻;每一次温柔抚慰,是爱心暖流浸润心田。每一次哺乳指导时的低语温柔,都如那初生婴儿无邪的啼哭——这人间最清亮之声,正是对白衣天使的辛劳与赤诚,致以生命本身最真挚的礼赞。

undefined

下一条:烛光里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