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公布的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我国糖尿病患者达1.4亿余人,相当于每10个成年人里,就有1名糖尿病人,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病人数会增加至1.7亿。此外还有约3.5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的状态。很多朋友们在体检的时候,发现空腹血糖偏高了,但又还没到糖尿病确诊需要用药物来控制的阶段,这个时候就是糖尿病前期,该怎么来调整饮食呢?

好好吃饭对血糖的影响很重要,也是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治疗的一部分。血糖忽高忽低的过山车式波动会引起糖尿病及各类并发症,如眼睛、肾脏、心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所以当发现空腹血糖偏高了的时候,及时来纠正和调整饮食非常重要。
首先,要固定三餐的进餐时间,除三餐以外,尽量不吃零食、点心、糕点、含糖饮料等;
其次是注意三餐的荤素搭配,也就是蔬菜、肉类、还有主食的配比。
主食主要有大米、面粉等,这类我们称之为碳水化合物,那么主食进入到体内影响血糖的波动变化,我们用食物升糖指数(GI)这个指标来衡量。简单来说,就是“软的主食”升糖指数比较高,比如稀粥、面线糊等,“硬的主食”升糖指数较慢一些,如杂粮饭,全谷物类等,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波动,我们尽量选择“吃硬不吃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版)推荐成人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蔬菜类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3版)推荐成人每天300-500g新鲜蔬菜,深色蔬菜占一半,新鲜水果200-350g,往往很多朋友们是水果的量吃超标了,但是深色蔬菜量是完全不够的。

再来说说,进餐顺序也是有讲究的,除了细嚼慢咽以外,为了配合不同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减缓升糖指数的影响,最好的进餐顺序是:小半碗汤—蔬菜—肉类—主食,如果有尿酸高的朋友,可以把汤换成温水。食物的烹饪方式尽量是少油少盐,避免油炸。
最后提醒朋友们,喝酒也会升高血糖的,特别是炎热的夏天,很多朋友们喜欢喝几瓶冰啤酒,有血糖异常的朋友就要及时控制饮酒的总量了,推荐成人每日饮酒量:啤酒不超过450ml,葡萄酒不超过150ml,白酒(38%计)不超过50ml,高度白酒(52%)不超过30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