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59年,1960年开设肿瘤科门诊,60年代初开始应用陈嘉庚先生捐赠的一台深部X光机进行放射治疗。随着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发展,肿瘤内科于2001年正式成立,2006年经省卫生厅批准成立厦门市肿瘤中心2012年成为厦门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挂靠单位2018年被列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2019年中国科技影响力排行全国第88名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现有病床 128张,日间化疗病房25张病床。 收治的病人主要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患者,年门诊量达4万多人,平均年住院病人近2万人次,是闽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科教能力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一家肿瘤内科。

肿瘤内科主要进行肿瘤的科学研究、诊断、综合治疗、预防和教学工作,是国家级规范化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及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国家肿瘤基因检测基地及十三五计划中的重大科技项目。在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头颈部肿瘤、妇瘤、骨及软组织肿瘤,泌尿系统肿瘤,淋巴瘤以及癌症姑息治疗、疼痛治疗和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对其他少见恶性肿瘤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专业技术水平

---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肿瘤内科2012年7月4日正式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肿瘤内科具有治疗各类肿瘤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及参与了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开展多项临床试验;新药临床试验覆盖Ⅰ、Ⅱ、Ⅲ各种临床研究、BE临床研究,率先在省内设立I期临床试验研究病房,包括国内、国际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特别是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治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为难治病人提供了新希望。

---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

肿瘤内科积极与国内顶级MDT团队定期开展合作:现场指导、网上会诊等形式。带动周边地区医院开展MDT工作。深入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及下属社区推广MDT理念。依托我院信息化建设平台,探索一条“MDT全程信息化管理”之路。

--国家级肿瘤基因检测基地:

肿瘤中心设立肿瘤分子生物实验室、肿瘤免疫组化平台、开展肿瘤循环细胞检测,并于2017年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国家基因检测临床应用中心,今后在肿瘤精准检测、精准治疗领域将有更大作为,对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进行研究,分析临床预后,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希望。

--- 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示范平台》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重大新药创制立项支持,为福建省收个国家级临床医学中心GCP平台。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研究型新药临床评价体系的构建 、抗肿瘤新药早期临床评价创新机制、抗肿瘤新药临床评价与基础研究转化关键技术平台建设、恶性肿瘤临床试验分子诊断及筛选技术平台建设。

--- 多学科联合治疗

厦门市肿瘤中心开展多学科诊疗于2013年,于2016年3月成立肺癌和结直肠癌多学科等联合诊疗团队,并于2018年得到国家卫计委批准成立福建省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推荐医院。积极与国内顶级MDT团队定期开展合作:现场指导、网上会诊等形式。带动周边地区医院开展MDT工作。深入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及下属社区推广MDT理念。依托我院信息化建设平台,探索一条“MDT全程信息化管理”之路。我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努力提供优质服务。

--- 肿瘤心理咨询门诊:

肿瘤内科现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5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7名,成立了肿瘤心理工作小组,通过心理行为干预,帮助病人改善心身紧张状态,减轻肿瘤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等。我们相信通过合理、科学、有计划、适当的综合治疗,加之病者积极的配合,一定能渡过难关。

--- 分级诊疗制度

我科实行厦门特色”肺癌专病一体化管理模式“慢性先行、三师共管”分级诊疗模式。开展肺癌专病防治中心。选取我院所辖社区作为试点机构,共同开展肺癌专病分级诊疗工作。采取面对全人群、肺癌高危人群和患者的综合防治策略,实现肺癌专病一体化的综合管理。在鼓浪屿医院建立肿瘤管理示范中心,共同开展肺癌专病分级诊疗工作;到乡镇开展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在制度上与厦门市各区各级医疗机构完完全全捏成了“一家人”,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从而形成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健康共同体,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和整体效益,推动实现“大病上医院、小病下社区,确诊到医院、监测在社区,手术上医院、康复回社区,专科上医院、全科在社区”的目标。

--- 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

我科积极进行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展,近年来有靶向基因免疫治疗、体腔热灌注化疗、射频消融、细胞治疗等.

---肿瘤规范化全程治疗与管理

厦门市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余2013年挂靠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是厦门市卫生厅医政处下属的首批20余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之一,在厦门市卫生厅医政处的直接领导下,根据国家的相关法规制定医院肿瘤性疾病化疗的质控标准和操作规范,制定全市医院肿瘤性疾病化疗的质控方案,强化恶性肿瘤化疗质量控制,加强全市各级医疗机构专业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专业队伍素质;组织开展专业交流活动,推广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接受技术咨询,以推动全市医院肿瘤性疾病化疗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日间化疗

2016年肿瘤中心设立日间化疗病房,由资深的肿瘤专业医护人员负责,备置可调节座椅及电视。患者能在舒适的环境中轻松地“白天安全化疗,晚上回家休息”。日间病房还配置必要的急救措施,化疗的安全性和规范化得到充分保证。有效缓解了门诊、住院压力,满足患者需求,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着力做好患者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辅导。重视对肿瘤晚期患者的管理,开展姑息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加强肿瘤患者的健康教育和适时随访,结合随访结果,及时改进服务。

2012年成为福建省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使肿瘤患者的疼痛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我科引进的全国领先的化疗呕吐控制技术,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多角度的综合控制呕吐,通过医师与护理人员的充分沟通,让呕吐不出现或症状变轻,真正让患者轻松化疗远离痛苦。2019年获得福建省第一批“无呕病房”。

我科现有国家心理咨询师12名,并成立了肿瘤心理工作小组,通过通过合理、科学、有计划、适当的心理行为干预和综合治疗,帮助病人改善心身紧张状态,减轻肿瘤治疗带来的副作用,提高自身免疫功能等。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膳食营养的改善至关重要,常规治疗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我科定期开展肿瘤患者营养患教会,旨在改善患者营养健康观念,普及营养健康知识,倡导营养健康理念,指导患者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对外学习交流:

   我科积极组织主办、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定期开展全国性肿瘤医学论坛;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比赛。与美国、英国等肿瘤研究中心密切交流合作,并定期派科室人员前往美国及英国进修学习;积极参与文献整理、指南、专业书籍编写。

医资力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是医、教、研一体化科室

肿瘤内科现有医师28名、护师51,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

职称构成: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4

学历构成:博士16人,硕士13

作为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承担着厦门大学临床医学的肿瘤学课程以及带教本科生的见习和实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研究生培养的教学任务;以肿瘤MDT(多学科诊疗),新药临床试验等为教学特色,累计培养了20多名研究生。

科研成果

我科在科学研究领域实现多项突破,拥有闽西南肿瘤内科最雄厚的科研实力。近两年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福建省厅级课题10项;厦门市级课题1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近10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40余篇;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专著编写若干。

护理团队介绍

肿瘤内科护理团队拥有48名护士,其中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8名,主管护师26名;硕士2名,本科及以上学历22人;护理团队具有专业扎实的肿瘤临床护理知识及技能,能很好的配合医疗团队开展肿瘤内科的各项工作;全科护士具有化疗及化疗职业防护资质,科室成立了自己的静疗团队,癌痛规范护理团队、心理护理师团队、肿瘤重症护理团队、营养支持团队等。目前有PICC专科护士2名,疼痛专科护士1名,营养专科护士1名,肿瘤专科护士1名,心理二级护理师4名,心理三级护理师1名。肿瘤内科护理团队业务及专科能力强,是一支具有先进技术和能力的护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