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 半个月前,姜老太的腹部开始隐隐作痛。上个星期四,医生告诉她,她腹部7个脏器被一颗大肿瘤“牵连”时,她还很吃惊:我定期体检怎么都没发现? 姜老太今年76岁,身体长期虚弱,她特别重视每年的常规体检。今年的体检没发现什么问题。半个月前,她的上腹部经常隐隐疼痛,胃镜检查发现息肉,到医院把息肉割了,疼痛没减轻,而且越来越厉害。
她再去求医,做了CT。检查提示,她的胰腺处长了个十厘米大的肿瘤。
这个结果把大家都吓了一跳,这个肿瘤完全可以由正常的体检查出来,肿瘤竟然在肚子里长到十厘米。
市第一医院肝胆胰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李文岗介绍,姜老太的这个手术极其难做,这颗大肿瘤累及胰腺、脾脏、左肾、结肠、胃、肝脏和腹主动脉的大血管,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部分切除胰腺、胃、肝脏、结肠等,脾脏和左肾全部切除。
这个手术对病人的身体打击很大,脏器切除越多,创伤越大,每个脏器切除后还要马上进行缝合,难度实在太大。
李文岗说:“我们科室接到肿瘤累及这么多脏器的病人还是第一次。”
他建议市民,做体检一定要做针对性的体检,一般项目的体检难以发现病症,彩色B超是最经济实惠且有效的体检方法。他说,胰腺疾病近几年成高发状态,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容易引发胰腺癌,而且,由于胰腺的位置比较低,一般发现的都是晚期。
【相关链接】
专家建议有针对性选择体检项目
本报讯(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高树灼) 有些病仅靠一般手段检查不出来,那么常规体检是不是该升级了呢?
市第一医院肿瘤外科主任医师许林说,不少病人存在过度体检的倾向。本报曾报道过一例病人,得了癌症,一年做几次CT,医生没查出问题,还怀疑医生的能力。
许林说CT、核磁、胃镜、肠镜等,这些检查只是针对特定人群或者在一般体检中发现有某些疾病倾向的再进行的进一步检查。普通人没有必要动不动就做这些检查。
第一医院的医师连晃则认为,体检的发展方向应该向“个性化”发展。根据自己的家族病史,若具有高度遗传倾向的,应安排相关的检查。根据所处的生活环境,增加必要项目,如长期处在充满灰尘的地方,就需要做肺功能检查。如果靠近机场或充满噪音的地方居住,就要注意听力检查。有抽烟习惯的人,则应注意肺部 X线透视或拍片检查。
体检个性化之路不那么容易实现,在今年的体检套餐上,单位组织的体检人群里,多数人还是随大流,单位选择什么样的套餐,他就体检什么。只有近10%的比例是个人选择项目参加体检。
记者互动邮箱: yueliangwu282@126.com